规划海鲜 | 重视城中村文化价值,积极推动深圳城中村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时间:2021-12-17
规划海鲜 | 重视城中村文化价值,积极推动深圳城中村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全文2155字,阅读需要4分钟

编者按

放眼全国,深圳几乎是特大城市中仅有的在建新城中容留城中村发展的特例。毫不夸张的说,城中村意味着深圳城市的半壁江山:用地面积仅占城市的1/6,提供了大约70%的租赁住房,容纳了六、七成的居住人口,是深圳各个阶段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这片土地上,存在着“两个深圳”,一个是自上而下、规划的、有秩序的深圳,一个是自下而上、生长的、活力的深圳。如今,随着城中村的空间使用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隐含的文化价值的重要性也正日益显现。

随着深圳的快速发展,商业、大学、办公以及其他类型园区逐渐兴起,业态和环境不断升级,但在其中工作和服务的人群仍会受到城中村低成本优势的吸引,如湖贝村之于罗湖商圈、岗厦村之于福田CBD、福田村之于华强北、大冲村之于科技园……

这些城中村为相对低收入群体提供了距离工作地点较近又负担得起的生活商业配套,满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服务需求,实际上也降低了整个城市的综合生活成本,更好地支撑起了城市新功能的多元化发展。

在深圳转向创新驱动的阶段,城中村仍能为深圳的创新活动提供非常好的物质条件,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和相对较高的各方面配套,催化深圳的创业创新能够像遍地野草似的发展,通过繁衍淘汰,最终出现若干成功的大型创新企业。因此,城中村在深圳创新转型的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

如果说,越来越多的深圳人认识到了城中村在过去和现在的使用价值,我还要呼吁重视城中村越来越重要的文化价值,并且更进一步,积极准备推动深圳城中村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城中村对深圳的文化发展具有突出贡献。首先,城中村是最能体现和传承深圳移民文化的场所,是深圳进行现代城市文明教化的重要平台;可以说,深圳的城中村帮助一座崭新的城市迅速崛起,走到世界城市的前端,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人类经济社会文化现象。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城中村不同于一般的规划建设区,是具备自我生长能力的“活的”空间。城中村在经济上的建筑独立产权属性、组织上的社会共同体形态和规划上的更大弹性多样,赋予城中村主动跟随城市变化而自我演化的能力,实现成本最低、效益更高的结果,这无疑为高密度空间下的城市文明形态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价值的、鲜活的成功解决方案。

不妨以最年轻的世界文化遗产巴西利亚作为比照。这座1960年建成的首都是一个计划井然的城市,有非常多的现代建筑杰作,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然而,严格规划的建筑和功能分区使得新城设施不足、枯燥乏味,并导致了严重的空间分化和阶层分化,着实令人叹惜。相比之下,深圳的城中村恰恰生长在规划之外,却成为了与城市融合的有机组成,其向世人呈现了多元鲜明的城市活力。

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重要价值以及与巴西利亚的对比,深圳城中村完全有潜力成为新的世界文化遗产。积极推动城中村申遗,可以强化围绕深圳城市独特包容性的社会共识和共同行动,提高深圳城市文化的地位和社会凝聚力。

具体到申遗的操作层面,深圳城中村首先符合《世界遗产公约》第1条定义的“建筑群”,即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同时,还应按照《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第77条的要求,挖掘城中村“突出的普遍价值”。例如,代表创造力、产生重大技艺影响、文明的特殊见证、建筑杰出范例、处于濒危环境……若遗产符合其中一项或多项标准,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会认为该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通过前述介绍,不难看出,深圳城中村至少符合以上标准的前四项:

城中村是人类天才创造力的杰作。城中村与深圳发展同步,共同生长,自下而上,形成独特的建筑形态和空间风貌,容纳大量外来人群,成为承载深圳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形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设实践。

城中村对邻近地区相似性质的土地开发建设产生了技艺影响。深圳城中村形成了独特的自组织建设模式和机制,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设计、材料和工艺体系,在布局、设计和建造方面,影响了整个珠三角地区的村镇混杂区(Desakota)建设,在远郊的乡村与城市之间,构成了大片风貌特殊的过渡地带。

城中村为延续至今或行将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了特殊的见证。城中村保存了深圳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并发展为世界城市的历史进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容纳外来人群、提供非正规服务的重要空间载体的作用。

城中村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的杰出建筑范例。城中村所代表的自组织、低成本、逐步更新且适合特定发展需求的建筑技艺,与政府的整治改造相结合,成为建筑设计与建造模式的典型范本。

未来,深圳城中村完全可以在村民、村集体和城市政府各方的共同合作下,探索一种更具生命力的地域文化生产模式,容纳和沉淀更久远的城市文化印迹,更好地将本地居民的生活记忆保存下来,形成远超城市其他地区的“容记率”,而不是“容积率”。这方面的典例之一便是著名的南头古城整治改造,当然,也期待这样优秀的活化改造实践越来越多,让这样的活化改造成为深圳城中村申遗的“酿造”过程。

总而言之,深圳城中村是“活的”、正在形成的、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可以理解为“预申报”或者“期待中”,而积极推动城中村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的是深圳文化的态度。也希望深圳能够按照世遗标准,呵护、改善、引导城中村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