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海鲜 | 面向碳中和的规划响应

时间:2022-01-14
规划海鲜 | 面向碳中和的规划响应


导读

本文为学会常务理事、蕾奥规划董事长王富海于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的“学术对话三十九:面向碳中和的规划响应”会议上所作的观点分享,从机遇、考验、挑战等不同层面,对碳中和的规划响应问题进行了阐述。

王富海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蕾奥规划董事长兼首席规划师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碳中和是彰显规划理念与地位的良机。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高密度聚合体,是能源产品的最大消费地。碳中和是人类的共同行动,也是中国的大国担当,更是城市健康发展的重大任务。城市规划的发轫使命就是通过各项功能在空间上的良好组合,提高城市的聚集度、便捷度、安全度和舒适度。在汽车时代,城市半径加大,规模加大,功能单元也在加大,规划界一直倡导公交优先、功能混合、产城融合和适高密度,一直追求在多要素共同作用于城市情况下的整体最优,并在综合、系统的前提下完成单项的任务要求。面临碳达峰、碳中和的高难度单项要求,我们首先要坚信规划的整体原则是城市降碳的综合战略,继续大声向决策者和全社会宣扬规划理念、原则和目标;其次要对城市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做出碳评估,以碳排放作为政治利器,揭示城市建设中的各种违背常识违反规划的种种做法的弊端,如土地开发规模过大、松散建设、各种名目开发单一功能区、宽马路大广场高房子豪华公建封闭社区等等,尤其在大部分城市土地过剩却坚持继续扩大规划规模的现实面前,积极推广“战略收缩”、集约节约发展、丰富烟火气的重要意义;再次要根据碳中和的要求,检讨规划中不适宜的理论、标准和做法,通过空间手段引导人的行为活动更加低碳化、减碳化,同时让城市中的碳汇空间保留更多、效率更高。

碳中和是凸显规划整合能力的考验。碳中和话题受到全社会关注和各行业热议,基本被分为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生活、金融等若干领域,分别有相关的行业和专业去探讨研究。按照近年的观察,国家每项战略决策出台,各行业都会积极响应,各行其是,导致事倍功半,一地鸡毛。我们知道,能源供应链上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空间,多个领域与要素的空间组合关系,影响能源供给成本与使用效益。因此,应当在空间上通过规划手段将分属各个领域的策略措施放到一起,整合起来,统筹集成是规划的固有能力,我们应当主动出击,积极发挥优势。在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区分这些措施的重点主次、贡献大小、效率高低、时序缓急,从而统筹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路径并提出跨行业的综合性落实机制。

城市规划工作的方法论也可有效运用在碳中和行动中。具体是先把现状调查清楚,找出现象背后的逻辑关系,然后就未来影响的要素进行分析,再对未来的发展作出多情景的判断。因为当前的多切入口探讨中,往往只强调自身领域“应该”做什么,但对于每个领域在城市碳排放当中的贡献比,以及每一项减碳措施的经济代价等等问题,基本上缺乏全貌的调查、认知和判断。所以需要按照“调查——分析——规划方案”的方法来建立整体性的判断,拿出更广视野、更高质量的总体方案。当然,在整体判断基础上,规划方法又要面向实施,即根据前面说的主次、大小、高低、缓急,针对具体的城市和片区,围绕碳中和工作“谋划目标——制订任务——明确行动”。这又是一种务实的符合治理理念的规划方法。

碳中和是展示规划预见能力的挑战。人类正处于从工业化社会走向智能化社会的转折点上,智能信息技术正在大幅度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城市的空间组织模式的也会随之改变。远程办公、未来社区都可能带来人们出行频次的减少和出行距离的缩短,显而易见,这会让人的活动模式更加低碳化。规划作为以预测为前提开展工作的行业,在过去40年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路径上,我们习惯了以现在的机制与模式推及未来,而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上甚少涉及,相关的研究无法支撑实践需求。所以,空间对于碳中和的影响,在理论上、操作上、规则上、标准上都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总之,规划未来在城市碳中和中可以发挥出更好的作用。而当务之急的着力点,我认为一是要对已有的重要规划补充开展碳评估,二是要在未来的规划实施中做好减碳行动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