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海鲜 | 规划理论研究要删繁就简,走出内卷

时间:2022-01-21
规划海鲜 | 规划理论研究要删繁就简,走出内卷


导读

本文为学会常务理事、蕾奥规划董事长王富海于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的“学术对话一:空间规划基础理论大探讨”会议上所作的主题演讲,从规划内容、用途、方法和程序四个层面,对空间规划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分享。

王富海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蕾奥规划董事长兼首席规划师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规划理论研究应当紧扣实践需求:规划内容、规划方法、规划用途和规划程序。细分一下,内容涉及范围、要素、时间,方法又有研判、统合和措施,用途包括目标、管治和工具,程序涵盖角色、机制和维护,总共12项行为,构成了理论研究的需求框架。每项行为都可做出的不同选择,全部还是局部,远期还是近期,向上还是向下,均质还是侧重等等。当前,每项行为的选择都可能代表着规划正面临的问题、趋势和导向,组合起来则非常复杂,研究的目的是删繁就简。

1.范围上,国土空间规划相对过去向全域扩大了;

2.要素上,越是增加了规划内容,越要摈弃百科全书式的荟萃而做出结构性的“减法”;

3.时间上,存量时代的建设要求规划从由远及近转向由近及远,这是颠覆性的,相应的理论基础、操作框架和标准方法准备不足;

4.目标上,四海皆准的理想目标早已让规划游离于现实操作需求;

5.管治上,国土空间规划要避免均质化,把占国土面积97%的不活跃的生态空间管稳,将3%的人居空间管活;

6.工具上,要尽快打造存量提升的适用工具;

7.研判上,规划要从“全身体检”转向“病因检查”,提供快速见效的临床治疗方案;

8.统合能力上,人工智能技术已显现出它对规划行业的价值和挑战,需深入研究;

9.措施上,要高度重视城市更新行动的意义和价值,争取上升为国家战略;

10.角色上,政府、企业、公众、规划师四者在城市建设过程的博弈关系正随着存量时代的到来在迅速演变,亟需加强理论研究;

11.机制上,存量时代城市治理机制比建设时代复杂许多,城市更新行动正是建立新机制的一把非常有效的钥匙;

12.维护上,规划需要从围绕建设主题提供好方案向围绕运营主题提供好服务转变,即从规划1.0转向规划2.0。

多年来我们一再探讨空间规划基础理论的转型问题,实际上总是原地打转,严重“内卷”,现在到了必须上台阶的时期。从基础理论层面,既要检讨过去成败,又要站在国家治理手段的高度进行系统构建,还要有效引导国土空间渐进改善,难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