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奥动态 | 蕾奥参与第十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

时间:2022-05-26
蕾奥动态 | 蕾奥参与第十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

2022年5月21日,第十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通过线上方式成功举办。

本届论坛主题为“百年探索与面向未来”,论坛以同济规划教育百年为背景,回望历史,展望未来,聚焦青年规划师在中国规划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担当和奉献,激励青年肩负起新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上午以“百年探索”为主题,下午以“面向未来”为主题,多位嘉宾就论坛主题发表致辞,并就主题进行交流。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受邀参与本届论坛,董事长王富海、副总规划师刘泉就主题发表报告汇讲。

论坛开幕式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张尚武教授主持,介绍了论坛举办的背景和本届论坛的主题,并邀请五位嘉宾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城市规划学刊》主编、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会监事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吴志强教授作为本届论坛主题的倡导者,强调论坛自创办以来,聚焦青年是论坛的特色与核心,已成为推举青年人才、创新学科发展的重要平台,第十届论坛主题“百年探索与面向未来”更具有时代意义,“我们无法预估未来的发展,但一个国家、民族、城市、学校或学科,只要有青年人不断的探索,就是有希望的”。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学会常务理事彭震伟教授代表同济大学致辞,回顾了论坛创办历程,强调大学在国家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特别提到习近平总书记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时,曾在同济百年校庆时发表讲话,指出“同济的一百年,是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的一百年;同济的一百年,是与祖国科教事业心手相牵的一百年;同济的一百年,是与上海城市发展相濡以沫的一百年”,希望论坛激励新一代规划师勇担重任,不断创新。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学会常务理事周俭教授认为青年规划师是未来规划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创新论坛要为青年规划师提供相互探讨、交流的机会。同济规划走过百年,前辈做出很多贡献,在规划转型和行业变革的特殊时期,希望青年规划师以国家发展为己任,不忘规划为人民服务,为规划事业和国家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教授结合当前学科发展背景和现实挑战,认为规划议题呈现出快速更迭的态势,涌现出韧性城市、健康城市等新议题,后疫情时代的城市发展,规划设计要更多地思考如何能够更好的适应于人民的需求,期望未来更多的青年规划师能够担当使命,勇于创新。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教授代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对同济大学115周年校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70周年院庆表示祝贺。认为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已经成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重要学术品牌活动,青年工作也是学会工作的重点内容,规划事业发展需要代代传承,既有老一代规划科技工作者的贡献,也需要青年规划师的不断创新。

开幕式最后,针对本次大会主题“百年探索与面向未来”,主持人宣布“同济大学学科发展历程和教育成果展”正式上线,同步启动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城乡规划专业(智能城市与智能规划方向)虚拟教研室。

主题论坛一

百年探索

上午论坛主题为“百年探索”,围绕同济规划教育和学科发展经历的百年历程,追溯一代代青年规划师在各个时期挥洒的青春,为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发展道路作出的贡献。由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系主任卓健教授主持。

吴志强院士的报告题目是“同济规划教育的早期探索”。首先以详实的资料展现了同济大学早期创办历史及规划教育在同济的源起,1922年,同济大学开设Städtebau(城市工程学)课程,开辟了同济最早的城市规划教育。通过一代代青年学者的创新追求,推动规划教育发展至今,青年时期的金经昌先生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报告总结了规划教育之所以在上海萌芽壮大的原因,指出高等教育和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内在关联。最后,报告以“共享、开放、创新”三个关键词寄语未来,“只有青年人站起来,才能在祖国大地上完成一个古老文明的现代化”。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规划师王富海先生的报告题目是“深圳:年轻的城市,青年的规划”。报告回顾了深圳近40年快速城市化过程,展现了在这座年轻的城市中青年人的作用和力量。从深圳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角度,相比群英荟萃的1986版总规,1996版深圳总规就已全面交由青年规划师承担,折射出深圳大胆突破,创新开拓的城市文化。而深圳成功的密码更来自于自下而上的活力深圳和传统自上而下的秩序深圳的融合互补,形成了面向年轻人,包容年轻人的城市特点。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侯丽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时代巨轮:金经昌先生和他的同事们”。报告回忆了同济规划专业创建历史中的六位重要奠基者。以金经昌先生、程世抚先生、钟耀华先生为代表的第一代规划人和以李德华先生、董鉴泓先生、邓述平先生为代表的第二代规划人共同奠定了同济规划最初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在抗战结束后的都市计划中,在社会主义初期的国家建设中,是正值青年时期的他们,引领中国城市规划跨过现代门槛。报告以金先生1986年赠同济规划毕业生的信作为结尾:“城市规划建设是具体的为人民服务,新和旧是生活不断的变化过程,城市规划要在新旧变化中继承和创造出我们的文化”。

北京建筑大学李浩教授的报告题目是“青年时代的邹德慈先生”。报告从四个时间阶段追忆了邹德慈院士青年时代的奋斗轨迹与人生智慧。从1950年代末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幸与不幸”, 1960年代走“下坡路”时期,到1970年代脱离规划,再到1980年代重回规划战线,虽然面对多舛的命运,但邹先生保持了随和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大力倡导改革,为中国城市规划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报告以邹先生的青年时代缩影,代表了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城市规划工作者的经历,为当今青年规划师们提供了镜鉴和激励。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耿虹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春江潮水连海平:同济力量与武汉规划专业发展”。报告以改革开放后武汉这座城市和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现并入华中科技大学)的巨大发展为背景,深情回望了武汉城建学院自建院之初,在发展城乡规划教育事业过程中与同济的渊源,1977、1978、1979届,包括规划设计专业在内,共有21位同济毕业生成为武汉城市建设学院重要专业的初创者,同济大学的规划思想也从这里影响了武汉的城市发展。在艰苦奋斗的历史中,彰显了作为热血青年的规划人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使命担当。

主题论坛二

面向未来

下午论坛主题为“面向未来”。聚焦未来规划发展十大方向,邀请了十位青年才俊交流创新探索和前沿思考。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王新哲副院长主持。


方向1:社区发展与城市更新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刘泉的报告题目是“未来社区的功能发展与空间演化趋势认识”。报告提出未来社区三大功能发展,学习功能增强、五大功能融合;服务融合而非单一场景的功能组织;形成创新的社区公共服务功能。未来社区的空间演化也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时间尺度、不同发展模式下新单元结构。在新发展趋势下,青年规划师应努力设计出面向未来的理想空间形态。


方向2:气候变化与双碳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专职研究员吴浩的报告题目为”未来城市街区减碳技术研究与展望”。报告从城市街区建设单元入手,开展减碳研究,展示了城市街区碳排特征与减碳体系,形成碳溯源、碳指标、碳模型等三个步骤,并提出从多能协调的智慧能源系统、面向新技术的低碳建筑建造、全生命周期的资源循环系统等三个方向来解决能源与规划问题的探索。


方向3:国土空间规划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主任规划师杨雨菡的报告题目是”从拼合到融合——空间规划的理性思维与编制技术探索”。报告指出在追求规划全方位“精准拼合”思维下,国土空间规划方案呈现出价值理性不足、分级体系失效、编制系统庞杂、可适应性丧失四个显著问题,提出完善规划“编—管”体系,提升规划系统可适应性的优化建议。


方向4:跨区域发展的动力与空间治理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彭翀的报告题目是“跨区域发展:新环境、新动力、新思考”。报告提出跨区域发展新环境主要包含自然生态、国际形势、社会经济以及政策导向等四个层面,其所激发出来的新动力,由最初的设施互通、产业合作、生态共保,逐步发展为科技创新,最后从规划上强调在流域、群域、(都市)圈域等不同策略的思考。


方向5:文化与历史保护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刘岩的报告题目是“遗产地规划的实施”。报告从遗产地保护实施困难出发,提出底线问题、投资问题、设计问题以及运营问题,提出做好遗产地规划实施需要补充遗产保护、城市更新和资产管理三大底层知识,强调了遗产地规划实施的四个关键点,对传统规划设计做法的改变、对投资方式的引导、对建造过程一盯到底和重视运营。


方向6: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陈炼的报告题目是“大都市边缘区乡村就地城镇化思考与实践”。报告以高新八村为例,介绍了西安大都市边缘区乡村就地城镇化实践,归纳了分类引导、要素支撑、营建维度和机制保障等四方面就地城镇化路径,总结指出实现大都市边缘区乡村的赋能、提质,使其平等地成为城乡融合的共同主体,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共同要求。


方向7:城市数字化转型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甘惟的报告题目是“面向未来的城市规划设计智能转型探索”。报告提出城市规划研究遵循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规律导向三种路径,以大量实例探讨了AI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实践方向,实现对今日城市、未来城市、今日方法和未来方法的逻辑链接。最后,报告指出AI技术运用目标是建立人机协同相互促进的双循环,人才是决策核心。


方向8:建成环境与健康城市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谢波副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健康城市科学与规划”。报告从研究背景、理论演进、实证研究及未来展望四个部分详细介绍了健康城市的核心概念、发展特征和主要成果,提出应对未来传染性疾病爆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不断增长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压力,应加快健康城市的空间规划和应急政策的研究,加快健康城市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的研究。


方向9:韧性安全与防灾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城市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邹亮的报告题目是“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土空间韧性发展策略”。报告围绕气候变化趋势下的风险评估和气候适应目标下的国土空间韧性发展两方面展开,针对我国国土空间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建构韧性思维下的灾害应对策略体系,通过案例分析,提出实现国土空间韧性的生态保护、空间优化、设施建设、应急管理四大策略。


方向10:学科发展与教育创新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程遥的报告题目是“学科发展与规划教育:挑战与创新”。报告从学科内核和学科边界入手探讨了如何理解规划学科,梳理了学科发展下规划教育面临的种种挑战,如“规划的理论”空心化、“规划中的理论”不断扩充、跨学科的新兴领域、以及人才培养的困惑,最后报告从对规划学科认识和规划教育创新两方面提出建议。

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以“倡导规划实践的前沿探索,搭建规划创新的交流平台,彰显青年规划师的社会责任”为宗旨。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同济大学、金经昌/董鉴泓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城市规划”编辑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参与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