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奥动态 | 5天4晚,一场思维碰撞之旅

时间:2018-08-15
蕾奥动态 | 5天4晚,一场思维碰撞之旅

5天4晚,一场思维碰撞之旅

——我司规划一部设计师王启豪参加2018年国际青年规划师工作坊

编者按:

2018年ISOCARP+UPSC国际青年规划师工作坊于7月23日至27日在古城西安举办。工作坊是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的YPP项目(Young Planning Professionals' Program)系列活动之一,也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托举工程”的重点支持项目。本届工作坊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承办。在短暂紧凑的一周时间内,国内外青年规划师在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导下,围绕“工业遗产保护与地区复兴”的主题开展了高强度的紧密合作。本届工作坊参与者经由全国各地单位推荐以及全球征集,最终遴选出20名国内青年规划师及4名外籍青年规划师。我司规划一部王启豪入选参与本届工作坊。以下是他分享的一些心得和感悟。

全文约2500字,阅读需要7分钟


本次工作坊以西安的工业遗产状况为背景,围绕“城市复兴——工业遗产活化”这一主题展开工作。在“千城一面”的今天,工业遗产如同城市面孔中最具历史意义的标签,有力地衬托着城市底色,是城市文化底蕴的积淀,也是城市活力发展的见证。

如何在城市规划中确定工业遗产保护区的范围,在设计中使这些工业遗产在新时期重新焕发活力,重新构建优秀的城市公共空间是目前城市设计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次工作坊以西安名噪一时(50—90年代)的城市卫星新城——纺织城为研究及设计对象,力争通过对工业遗产历史、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资源价值的评估,从经济产业、内外交通、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公共空间、文化遗产角度提出设计策略及方案,针对纺织产业衰退、纺织城社区老龄化严重以及设施陈旧、缺失等问题提出可持续的发展之道。

首先我想特别感谢3位国际导师——香港大学建筑系Sylvie Nguyen,莫斯科ArchNOVA城市研究与工程实验室Fedor Kudryavtsev以及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规划系Gunay  Zeynep,以及3位国内导师——西安建科大建筑学院常海清教授、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刘春凯副总工程师以及五合国际总裁赵云伟博士对我们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他们深厚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使我们受益匪浅。



工作坊感悟

一、时间紧 

回首整个工作坊,时间紧凑、工作强度大是最明显的体验:

--第一天,全员一早进场调研,晚上第一轮自由组队(6个专题)并进行SWOT分析汇报;

--第二天,上午深化项目定位及功能策划,下午汇报后进行第二轮分组(融合为4个专题),当晚即进行分组后的专题设计策略构思及设计输入;

--第三天,上午邀请纺织城居民、工人,政府部门及开发商举办座谈会,各专题组向在场各位利益相关者进行专题分析及设计策略汇报,并邀请各位点评各组方案;

--第三天剩余时间及第四天全天,各专题组完成设计方案、制作2张A0展板及汇报文件。期间导师组会与各小组进行至少六次的频繁讨论交流。

--第五天,汇报展示。


二、方法新 

本次工作坊的出发点之一是促进中西方规划设计思维、设计方法的互动碰撞,很多国内的青年规划师都表示在工作方法创新这方面深受触动:

1)   两轮分组,互补融合。第一轮分组是学员根据自己擅长或兴趣选择专题;在听过第一轮各组的汇报后,第二轮的分组(四组专题分别是:经济繁荣Economic Prosperity、社会融合Social Inclusion、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silience、可续宜居Sustainable Living)则使部分学员有针对性地选择,或能够优势互补、或能够发挥能力、或能够学习感兴趣的专题;

2)   西安本地设计师及国外设计师搭对,平均分配于各组。为保证国际化的工作氛围以及在地知识的实际支撑,各组配备本地及国际设计师各一位;

3)    图示化SWOT分析,设计策略直接落图。几位导师以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背景为多,非常强调以图示化语言进行表达,不论是在第一天进场调研后的现状分析、还是后期设计策略及方案环节,贯穿“宏观—中观—微观”尺度的图面表达能力都是导师所看重的。

4)   参与式规划,利益相关者用马克笔点评方案。对于国内青年规划而言,本次工作坊较为有趣的一点是座谈会的汇报后,导师分配暖色及冷色马克笔于各利益相关者手中,邀请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将其认可的设计策略用暖色标出、其认为可改进的则用冷色标出。这极大增强了公众参与的意义,也让各组对于纺织城发展的实际需求有了更深入理解。

5)   专题有侧重,不宜面面俱到。导师所设置的四项特色鲜明的主题,一方面是工业遗产复兴类项目中系统思维的几大切入点,另一方面是解决纺织城自身现状困境所需要重点突破的几大方面。每组方案虽可能有相似的空间设计,但在思维逻辑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指向性是很不一样的。举个例子:从经济产业繁荣发展来看,导师可能注重关注什么样的工业建筑功能可以激发活力、这些功能可以产生什么样的经济活动?这些活动是否能够与现有的活动融合叠加?新旧活动交织后对空间有什么要求?从可持续宜居角度来看,导师可能强调人居环境存在什么现状问题?如果是联系性不佳、居民活动的移动性及可达性差,应以什么设计手法在哪些空间做提升?这些空间的更新改造可行性如何、应如何联系工业遗产建筑功能的更新?这些空间的再塑应如何形成系统?

三、 讨论频 

整个工作坊过程中,导师与各组的讨论次数平均不低于3次/天,这种频繁的讨论可能与国内青年规划师在日常生产类项目的工作体验很不相同,但这样不同的体验恰恰促进了设计思维的融合,以及国内外规划思路和设计手法的交互。



四、乐趣多 

因为是学术性的工作坊,国内外规划设计师在合作过程中,更多地是互补和协助,从各自身上学习优势,在思维碰撞中共同成长。因此,所有小组在高强度的项目压力下,纵然需要夜以继日的工作,但仍充满着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五、结语  

本次工作坊对于国内外的青年规划师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尤其是对于解题和设计思维等方面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我司将继续鼓励青年规划师积极参与此类活动,并从中充分总结经验、积累资源,强化我司青年规划师技术骨干队伍的培养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