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海鲜 | 规划目标虚无现象批判(五)

时间:2021-11-26
规划海鲜 | 规划目标虚无现象批判(五)

全文956字,阅读需要2分钟

治理语境下的规划目标纠偏

上一期介绍了使规划目标从虚向实“三步法”中的第二步,即制定具体且渐进的任务。本期介绍第三步,即确定尽可能清晰的行动,进一步使问题更为明确,并且将任务转变为表达特定建设计划或行动,在建设计划或行动中按照预定期限定出实施的标准。

① 确定行动的操作流程

确定行动,就是从目标——任务——行动这个全过程来说,在明确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前提下提供一整套趋近于显示操作环境的实施指引,解决规划落地时要“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谁来做”的问题。

比如,某片新区以培育活力极核作为规划目标,要求5年内增加3万常住人口,由此衍生出的一项任务就是基本公共服务配备。

在任务到行动的阶段,就需要根据当地的空间发展格局、产业就业特征、社会年龄结构、现有问题短板等多项因素,进一步明确不同使用人群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不同类型和等级的设施的布局原则。

从而得出各具体设施的改扩建项目计划(包括规模、投资、时间、建设主体等等),而且更进一步的,将一些分散的、个别的建设计划综合成统一的规划实施行动。

② 确定行动的若干原则

确定行动的关窍就是强调规划在目标、任务、行动三者间的递进逻辑关系,令最终的行动尽可能地清晰。因此需要遵循若干共通的原则。

(一)“软硬结合”原则:既要侧重“软”的体制机制构建工作,也要包括“硬”的地区和项目的建设实施;

(二)“远近结合”原则:按层次、有计划、分阶段的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任务分解时要明确近期、中期、远期不同阶段的具体工作和完成重点;

(三)“上下结合”:原则:使重点工作成为政府的工作抓手,细化分解各项具体措施,逐级明确责任分工,建立考核机制,将规划实施要求传导到基层政府和具体部门;

(四)“内外结合”原则:重点工作的确定要结合区域周边发展形势,借助外部力量,整合外部资源,实现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多赢局面。

③ 确定行动的表达形式

另外,最终的规划行动可有丰富的表达形式,并不一定全是项目建设计划安排。

例如可以利用“图+表+管理导则”结合的表述方法,将规划从政府部门的“技术档案”转换为更贴近政府管理需求、图文并茂、刚性控制和弹性管理结合的“管理手册”;

或者可以结合政府近期重点工作,制定软硬操作要点兼备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建立具体工作组织机制加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