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奥动态 | 王富海董事长应邀参加深圳市政协“高标准建设韧性城市”专题协商会并作主旨发言

时间:2022-08-26
蕾奥动态 | 王富海董事长应邀参加深圳市政协“高标准建设韧性城市”专题协商会并作主旨发言

2022年8月24日,市政协召开七届第三十七次主席会议,围绕“高标准建设韧性城市 提升可持续应变和发展能力”进行专题协商,为推动深圳韧性城市建设建言献策。

会议由市政协主席林洁主持,副市长余钢出席会议,市发改、应急、规划、交通、生态、气象部门领导到会协商交流。王富海董事长作为市政协常委受邀在会上发表“谋全局、精治理,加快推进深圳高标准韧性城市建设”的主旨发言。

专题协商会现场

“高标准建设韧性城市 提升可持续应变和发展能力”专题协商会经市委批复确定为2022年度政协协商与民主监督计划重点协商议题。

自2022年4月开始,围绕深圳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相关问题,由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牵头,王富海董事长与郭仁忠院士领衔成立课题组,开展了系列调研与专题研究。通过文献综述、政策解读、风险识别、现实评估、案例借鉴、数据分析等方式,在调研座谈10余家单位、函调20余家单位的基础上,结合政协委员建议,形成八万余字的研究报告。围绕“基础设施系统、城市综合运行系统、城市应急响应系统、城市研究支撑体系”四大领域提出23项需要重点强化的方面,并提出五类共75条具体措施建议,为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借鉴。

专题协商会上,王富海董事长提出,虽然深圳已围绕韧性城市建设做了若干探索和准备,但在思想认识层面,还应强调要从“亡羊补牢”到“未雨绸缪”的思路转换,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还有待加强。

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对韧性理念和韧性城市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够,关注的焦点仍是灾害发生时的应急系统以及防御性基础设施的建设,没有将韧性城市建设上升到城市战略层面统筹考虑;

二是对城市的风险评估不够,对潜在的、生效时间较长或者发生概率较低但危害较大的风险灾害的重视程度和应对准备相对不足;

三是缺乏本地化的韧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城市韧性水平的测度方法,没有形成适合深圳自身特点和实际的韧性城市建设标准与指南;

四是城市韧性相关的空间信息资源分散集成度较差,部门间共享与协作存在壁垒,与公众的互动反馈机制尚未建立等。

对此提出建议:将韧性城市提升到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尽快开展韧性城市顶层设计与前瞻性研究,通过“智慧城市+韧性城市”推动韧性社区建设和多元参与,积极谋划建设超大城市韧性治理的深圳路径。

专题协商会现场

对此,王富海董事长重点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


建议一建立统筹机制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工作

一是要从战略层面认识韧性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要尽快明确建设韧性城市的战略目标,到2025年,形成化解和抵御灾害的能力;到2030年,形成应对灾害的适应能力和预警能力;到2035年,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对于灾害的预警、综合防治形成完善的机制,成为深圳作为未来全球标杆城市的重要方向。

二是要完善韧性城市顶层设计。要健全管理体系,在市级层面成立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共同组成工作专班;同时成立专家和顾问团队,由科研院校、专业服务机构和相关企业的技术专家组成,为政府决策提供各类技术支持。要在愿景的前提下制定战略目标,提出各项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要精准评估、充分研究、确定计划、全面行动、协调推进、考核验收、再次评估,形成一个循环提升机制。


三是要推动开展前瞻性研究。尽快开展城市风险评估工作,以定性+定量的手段,结合智慧技术对城市的各个方面做出更准确的评估和超前的安排。同时将韧性城市作为一个重要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方面,开展一系列国际性的活动,缔结伙伴关系网络。


建议二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创新韧性城市建设路径

韧性城市包括很多方面,尤其是在城市规划领域,今后不仅要寻找其确定性,更要学会容纳容忍不确定性,在一系列不确定性中提高城市发展的综合水平。深圳已走在全国前列,但在不确定性方面还需做出更大的努力。

一是在应急避难方面,要盘活存量空间。城市规划中要适当布置应急空间,通过挖掘盘点城市中空置场地和未充分使用的空间,为城市创造更多的韧性场所。要关注韧性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二是要推进非建设用地郊野公园化。深圳宝贵的非建设用地不仅仅留给自然生态,还应该给城市提供一个安全保障的空间。因此要推进非建设用地郊野公园化,并且在郊野公园中更好的安排应急系统,特别是在非建设用地安排应急物资储备空间和救援设备设施,以备不时之需。

三是加强韧性社区建设。将韧性设施精准且细致的普及到社区,使用智慧手段把社区韧性提到较高状态,使市民通过社区强化自身安全的同时,也为整个城市的安全做出贡献。在韧性社区建设过程中还应践行城市运营理念,探索一条多元参与的少投入、高效益、可持续韧性社区建设模式。

四是要关注城中村的韧性建设。城中村的安全是城市安全的重要内容,在韧性建设方面更要大力投入,甚至成为深圳在更大范围内韧性城市建设的创新与特色。


建议三推动韧性城市与智慧城市的结合

智慧城市和韧性城市建设一脉相承。

一是提升信息资源与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特别是提升市应急管理监督预警指挥中心数据平台的能效,强化预警才是更高明的治理可能危机的手段。建立基于CIM/BIM结合的城市空间信息管理平台,BIM系统不仅仅是可看的,更是好用的孪生城市系统。

二是要建立针对韧性城市建设效果的反馈机制。将公众的反应作为韧性城市建设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根据评价和反馈情况,实现对下阶段韧性建设计划的调控和修正,最终形成 “监测-发布-预测-反馈-调控”全周期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是要加强自主研发,强化信息安全建设。信息不仅仅要集成,还要安全,因此未来的城市信息安全是韧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深圳还需做更大努力。

最后,王富海董事长认为,“韧性城市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又是一个老话题,面对各种各样不确定性,深圳应该说已经站在了全球前列。要成为全球标杆城市,我相信韧性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也希望从现在开始我们不仅仅是做一个近期实施方案,更需要在战略、机制、目标上做出更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