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强心语境下的岭南特色新城城市设计探索——以东平新城设计实践为例——刘泉、张震宇

时间:2012-03-15

备注:此文发表于《理想空间》第48辑,2011年12月出版

Lingnan New City Urban Design Research under the Context of Strengthening Foshan Centre
--A Case Study of Dongping New City

刘 泉 张震宇
Liu Quan Zhang Zhenyu

[摘 要] 佛山市城市建设长期形成了自发式蔓延发展的状况,存在城市中心感不足、缺少能代表佛山形象及岭南文化特色的核心片区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佛山未来城市发展的新中心区——东平新城的建设受到高度重视。城市设计的工作是挖掘规划区的资源条件,围绕东平新城的生态、效率、智慧、宜居、文化等主要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设计,塑造具有岭南风貌、代表佛山形象的特色新城,提供佛山强心的空间载体。
[关键词] 城市设计;东平新城;岭南;佛山


一、项目背景

1.东平新城的发展历程

东平新城,原名佛山市中心组团新城区,2003年9月成立。2007年4月中心组团新城区更名为“佛山市东平新城”。2011年4月,佛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东平新城“强心”战略,进一步明确将东平河及南部片区作为新城发展重点区域。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东平新城定位由组团级提升到市级,定位不断得到提升,辐射范围不断增大,发展区域由分散到集中,建设重点更加突出,新城定位日趋明确,为东平新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 东平新城的建设背景

东平新城建设的背景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在珠三角层面,应对现阶段珠三角各主要城市新城建设高潮的大格局,东平新城需要找到自身在珠三角的发展定位,并突出代表佛山形象的空间特色;在广佛一体化层面,通过东平新城的建设,在广佛都市圈形成城市建设新的区域核心节点,构建广佛合作新型关系,带动经济发展;在佛山市层面,十二五期间提出的新的“1+2+5”城市发展格局下,作为“1”的东平新城,定位得到了提升,东平需要进一步发挥佛山城市新核心的作用。

3.城市设计工作重点

在东平新城快速建设的背景下,为了改变佛山市城市自发式蔓延发展状况,解决长期存在的中心感不足、缺少集中的公共功能集聚区以及能代表城市特色的核心城区的问题,城市设计工作将努力把东平新城打造为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新城区,围绕新城的生态格局、功能构成、空间布局、特色塑造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重点研究片区定位、明确功能布局、确定城市设计结构及景观骨架,理顺地区主要交通组织,建立清晰的城市意向和设计结构,赋予新城鲜明个性和特色,指导城市有序发展。

二、目标构想

1.总体目标

佛山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其中,对东平新城发展定位是:具有国际水准和现代岭南文化特色的中心新城区。即是将东平新城建设成为佛山市委市政府实施“强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将东平新城打造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浓郁岭南风貌、辐射带动力强的佛山市中心城区、广东工业服务示范区、现代岭南文化新城。

通过对“十二五规划”相关的文献的解读,可以发现东平新城承载了佛山市诸多的城市建设理想和期盼。因此,本次城市设计工作提出的目标为“岭南水城,智汇东平”,就是结合东平自身的发展特色,对新的城市发展趋势作出回应,调整和提升城市功能,并突出“佛山中心区”的特色。

2.规划设想

功能上:通过东平新城的建设,打破佛山长期形成的各区独立发展、各自为政的松散结构,为从“五区并进”到“佛山强心”提供功能支撑,提供统一的中心来整合力量,提升能级。
产业上:以东平新城为载体,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区,支撑佛山的产业升级,为从“加工制造”到“智慧创造”提供服务平台,带动佛山的传统加工制造业进一步发展。
文化上:通过东平新城的建设,聚集佛山多样的文化特色,创造面向全市的文化展示平台,为从“分区独特”到“城市认同”提供文化载体,形成市民认同的城市文化中心。
空间上:通过东平新城的建设,提供佛山打造全新的城市景观的良好机会,为从“相对松散”到“佛山形象”提供空间标志,创造代表岭南文化特色的城市新形象。

3.分目标建设

设计工作通过将上述目标分解为“水乡生态城、枢纽效率城、智慧创新城、宜居休闲城、岭南文化城”五个方面具体的目标和实施路径,来确保新城建设的顺利开展。

三、规划结构和方案布局

依据上层次规划的构想,并结合现状特征,确定宏观格局下的“十字结构”:东西向依托东平水道形成发展横轴;南北向依据上层次规划确定的格局,连接以佛山公园、佛山体育中心、大罗公园以及鲤鱼沙湿地公园等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要素形成的景观序列,形成发展纵轴。

在规划区内,城市设计强调重视规划区的生态基础本底特色,结合现有水系确定“三横四纵水系生态框架”,其中,南北两条主干水系为:东平水道、细海河;并梳理五条主要廊道:荷岳路水系、佛山大道水系、汾江南路水系、百顺道水系、僚龙路水系。这些水系形成城市带状亲水公园,并作为组团划分的柔性边界。

在十字格局和生态框架的基础上,划分一心、两轴、五组团的结构。
一心——东平新城服务核心,集公共服务、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商务办公等多种市级核心职能与一体。
两轴——沿岭南大道形成的南北向城市发展轴和沿荷岳路形成的东西向城市发展轴。
五组团——商贸物流组团、产业创新组团,都市休闲娱乐组团和两个综合居住组团。

方案布局强调行政管理、总部办公、金融服务、文化休闲等主要的公共服务功能向城市中心集聚;在核心公共服务功能集聚在城市中心的基础上,片区各主要组团中心形成总部经济、商贸物流以及文化休闲等分中心;主要组团核心节点加强联系,融入十字框架,形成规划布局的基础。

QQ截图20130417173724  


四、策略设计

城市设计重视东平新城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优越的特点,并结合东平新城作为佛山未来新中心区的定位以及佛山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背景,确定主要从生态、效率、智慧、宜居、文化五个方面入手,对重要系统进行重点设计研究,以有的放矢地实现新城建设的目标构想。

1.构筑以水为脉的生态网络,搭建生态基础框架

本次规划设计,尊重现状良好的生态基础和水系景观资源,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加强滨水及河道的保护和生态景观的修复,重视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规划以建构安全格局,促进有机生长为目标,加强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协调,将自然生态格局融入到整个项目的建设中。

规划以东平水道与生态水廊、核心水廊的联系廊道为契合点,水绿有机渗透,将规划区内的水面、公园等生态板块通过不同规模的河流水系廊道以及道路绿化廊道相互串联、贯通,构成流动循环的生态网络系统,形成新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障。

2.集聚公共功能,强心筑城,构建TOD理念下的空间发展模式

通过构建清晰的规划结构,使主要的公共服务功能向城市中心集聚,在片区各主要组团中心形成分中心,增强城市主要功能发展轴带的结构性作用,为佛山强心提供良好的城市框架基础。

交通方面,积极与上层次规划衔接,进一步增加轨网密度和轨道站点覆盖率,强化“轨道之城”的概念;道路交通与用地规划相协调,支撑重点地区的开发建设。完善公交快线网,提高常规公交网络的覆盖面积,增强公交可达性,完善场站设施,实现人性化布设,使本片区可与佛山其他城市组团快速联系,作为骨干公交的补充。

引入TOD开发模式,依托地铁站点,引导片区集约紧凑布局,为重要功能节点交通支撑,确保土地效能的发挥。提倡低碳理念,交通体系立体化,重视公交出行,建设完善的步行系统。以与主要道路结合的沿路步行系统为框架,以滨水步行系统为特色体验轴线,串联主要的步行集聚区,形成完善的步行网络,构建体验东平新城生活特色的步行系统。

3.因应智慧佛山的建设目标,探讨智慧城市的组织模式

目前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重庆等地的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集中在高技术应用、产业发展以及民生改善等方面;在实践操作中,主要是在城市重点地区或新建地区进行试点应用。

为了实现城市运行发展过程的智慧化,使大众充分分享智慧创造的收益,推进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服务产业为主体的结构产业,培育东平新城的竞争优势,培育创新、宜商、宜居城市环境。城市设计提出依托智慧基础设施,构建智慧交通网络;形成“智慧枢纽+示范智能社区”布局模式的设想,建设智慧基础设施以及智慧交通网络,构建智慧中心、总部大厦、技术中心等公建为核心的“智慧枢纽+示范智能社区”的布局框架。依托核心功能与轨道建设,创造鼓励人才交流的智慧枢纽地区,近期进行智能社区建设试点,远期在整个新城实现社区智能化管理。

4.提升生活品质,营造丰富的滨水空间与亲水生活

城市公共空间承载了城市的公共活动,展示城市魅力,表现城市文化,城市公共空间是构建宜居水城需重点考虑的空间要素。为强化公众的水城体验,本方案以规划的景观水系为基础,并以水为脉组织公共空间,承载多样的城市公共生活。
以水为脉建构生态网络,充分发挥生态绿地的景观和游憩功能,强化东平河、主要水廊、次要水廊等景观河道的绿化设计,并与沿线建筑群落交融共生,同时多个不同主题的滨水公共空间串联于河流水系之上,共同形成曲水连城、城水共生的片区滨水公共空间意向。由慢行系统、街坊公园、社区公园、核心水廊与湿地公园共同组成的有机开放空间网络贯穿整个东平新城。

5.策划亲水文化活动,形成岭南水城的文化特色体验路径

文化体验路径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强化各个主要公共组团的主导文化的意象,更有效地展示佛山文化的精神面貌。东平新城所重点表现的“现代岭南特色文化”主要包括代表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生态文化理念、代表延续历史文化的岭南传统文化、代表佛山当代经济发展的产业文化以及代表高品质城市生活特色的休闲生活方式。不同的文化体验路径与新城的主要公共功能组团定位形成协调的结合。

水上游线体验东平新城岭南水乡风情的重要方式。因此,水上游线的定位应紧紧围绕新城定位主题,着力突出岭南水乡水城风貌、佛山特色文化、现代城市品质,打造一条贯穿生态绿地、居住区、CBD、城市公园、体育中心的黄金游线,形成能够展现现代岭南水城风貌的“东平上河图”,将这条游线打造成为整个黄金游线的核心区段。

五、结语

新城建设是个漫长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东平新城从2003年开始建设至今,其发展的路径同样经历了不断的调整和修正,才逐步使城市发展建设追求的目标逐渐清晰。在这一过程中,城市设计所能发挥的作用,就是通过全面的分析,找到适合东平的功能定位和空间特色,并提供可行的实施路径,使东平新城建成具有岭南特色的佛山新中心。

 

作者简介
刘泉,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主创设计师。

张震宇,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张震宇

主要参编人员:李凤会、刘泉、符彩云、王建新、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