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站域的综合开发设计研究

时间:2011-11-16

作者:李勤

[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高峰时期,随着地铁网络的不断复杂化、集聚化,实行综合开发模式的地铁站将是未来地铁站开发的主要趋势。本文分析了地铁车站综合开发的类型和模式,通过对日本和香港等地铁站综合开发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指出了国内地铁站综合开发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地铁车站站域综合开发的设计理念和实施建议。

地铁站站域综合开发应为以地铁的建设为触媒,打造活力的地下综合型商业空间。开发从人的使用为出发点,构建完善的地上地下交通网络。提升区域城市空间环境品质,增加城市经济活力,激发地区发展潜力,同时缓解区域停车压力。以此为目的,本文提出在地铁车站站域综合开发时应强化车站节点凝聚力,实现“站城一体化”;建设具有高度便利性的车站空间,提高乘换的方便性并加强与城市的衔接;构筑与城市结构相呼应的人性化尺度的立体步行网络空间;统筹考虑“水/光/风”要素,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将车站的使用功能、硬件设施、环境条件等各种细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本文最后指出地铁车站站域综合开发的关键:一是将地铁车站的建设与城市规划密切配合;二是需要确定投资主体,使地铁综合开发与地铁工程的进度相适应。在地铁站站域综合开发的规划建设时应保持整体性和协调性。
[关键词]:地铁车站;综合开发;地下空间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现阶段我国的地铁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国内有2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地铁等轨道交通项目,以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为契机,对地铁车站站域的综合开发设计研究显得十分迫切。

1.2 地铁车站站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地铁对于沿线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地铁站作为城市新元素,将引发一系列城市开发[1],其中包括交通换乘枢纽的开发、商业开发、公共服务业开发、住宅开发、商务办公开发,以及城市空间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城市中心再开发、历史地段保护开发、城市广场与绿地开发等。

(1)地铁车站站域综合开发是城市中心区再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铁综合体使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实现城市功能一体化成为可能,同时,部分城市功能特别是交通功能转移到了地下,减少了道路交通对城市的割裂和地面机动车的流量,在减少拥堵的同时减少了交通污染,有助于塑造舒适、安宁的城市环境。事实上,在许多国家,地铁综合体促进了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明显提高了城市的环境质量,其开发活动成为城市中心区再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地铁车站站域综合开发会提高地区的整体价值
地下综合体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完善了地面的商业结构,丰富了商业空间的层次,因而提高了土地的整体经济效益。同时,地下和半地下的商业空间,为建筑的覆土形式创造了可能性,把城市绿色表皮延续到建筑屋顶上,丰富了传统的城市空间,可改善城市的环境。

(3)地铁车站站域综合开发有利于推动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
由于交通改造往往是地下空间利用开发的主要动因,因此结合地铁站的开发,将由地铁车站扩展而成的地下综合体通过地铁、地下步行道与地面重要高层建筑相互连接,共同形成地下公共空间网络,将有利于推动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2]。

2 地铁站站域综合开发类型及模式
2.1 地铁车站站域开发类型
地铁站综合开发类型可分为综合集成、商业集成、商务集成和居住集成等四种主要形式。
综合集成型:将办公、商业、酒店式公寓、地铁站、公交和换乘枢纽集成于一体的站点综合开发模式,适合在一些土地稀缺的中心地区。

商业集成型:将地铁站点与商业中心和地下商业街综合开发,可充分发挥商业及地下商铺的潜力。
商务集成型:将商务办公楼与地铁站点综合开发,优化的土地使用结构,同时也可大量减少了乘客的通勤换乘时间。
居住集成型:将地铁站点布置在居住区中心,结合社区配套商业的设置,成为社区商业中心。

2.2地铁与上盖物业结合的建设模式
地铁与上盖物业结合的建设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整体建设式:将地铁站与上盖物业共同开发建设,地铁站与上盖物业是一个建筑整体,只是为地铁运行留出地下或半地下的空间。
通道相连式:这种结合方式适合在已经成熟的商业街区或者物业下修建地铁站,通过地下通道将地铁与物业完美结合,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省地上空间,而且通过在通道中修建大型地下商业街或者地铁商场等形式可以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率,获取一定的商业价值。

3 地铁站综合开发成功的案例及经验
3.1 日本
日本地铁站站域空间开发坚持以规划为先导,非常重视人性化设计理念。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地上地下立体交通在为居民出行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城市合理布局,改善城市环境提供了条件。他们重视前期工作,通过调研和详细计算,不但解决了各种不利地质条件、近距离高层建筑、与正在运营的既有地铁线和高速公路交叉、狭小建筑空间工序的相互影响等诸多难题,而且结合新旧建筑物以及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关系,统筹考虑,详尽规划多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建造全新式样的多个出入口,统筹考虑通风风道,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等诸多问题。最终形成一整套车站设计方案,把车站的使用功能、硬件设施、环境条件等各种细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2 香港
香港地铁站域空间开发呈现出集流动性,网络性,垂直性和复合性四大特征。香港目前多结合地铁站建设建筑综合体,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酒店,交通等其中三项以上的功能的建筑组织在一起,并在各个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的能动关系,形成一组高效的建筑群体。它容纳了更多的城市交通空间,如步行通道,休憩中庭,交通转换站,各种空间要素组织成立体网络,供人们穿梭和停留。建筑综合体在本质上呈层叠状,包括公路、行人道、平台、桥梁、地下通道。以地铁站为中心,站厅层分流的不同方向的地下通道连接各类建筑,2层位置设置空中穿梭于建筑和建筑之间的无障碍步道,形成基本的网络布局。

香港地铁商业物业开发的经验主要是,各类地铁商场经营定位明确,实行特色化经营和主题经营;围绕地铁经营进行商业营销模式的创新,把商场的客流和经营与地铁的客流和经营进行捆绑(如杏花新城)。

4 我国目前地铁站站域综合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国外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地铁站域综合开发的规模都相当大且具有一定可伸展性,能够给人们提供一种畅快、舒心的活动空间。相比较而言,国内大部分地铁车站在这方面显出:“拘束性”,建成后的整体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与环境的协调方面,国内外存在悬殊,国外更为重视地铁枢纽与环境的协调、与大自然融合,而不是生硬地开发、建设。国内在这方面也应重视,以保证整个生态链更好运作,满足整个社会和人类的需求,求得可持续发展。

5 地铁站站域综合开发设计理念
地铁站站域综合开发目标为以地铁的建设为触媒,打造活力的地下综合型商业空间。开发从人的使用为出发点,构建完善的地上地下交通网络。提升区域城市空间环境品质,增加城市经济活力,激发地区发展潜力,同时缓解区域停车压力。其主要设计理念如下:

(1)强化车站的节点凝聚力
将车站周围的开发集约化,并在周围大型或较完善的商业建筑内导入车站功能,使交通核心同商业设施核心聚合在一起,实现“站城一体化”。
高度利用车站上空,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酒店,交通等功能的建筑组织在一起,进行复合开发,并在各个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的能动关系,形成一组高效的建筑群体,作为城市中心的复合功能的设施。

(2)建设具有高度便利性的车站空间,提高乘换的方便性并加强与城市的衔接
车站内应采用简单明快的设施布局,使站内空间容易识别,方便使用。站内空间的高识别性和明快的流线组织可以保证乘客在巨大的车站空间里,也可以很容易地到达预期目的地。同时车站应与周边主要人流来向有效衔接,最大程度的保证步行流线顺畅和引入足够多的商业人气。

(3)形成人性化的立体步行网络空间
地铁站站域综合开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步行系统的环境友好性,重视人的安逸舒适性,构筑与城市结构相呼应的人性化尺度的步行空间。
人性化地建设地铁站站域空间是时代和人本的要求,因此,设计时应根据人的需求和尺度,创建舒适的步行空间。通过建筑综合体串联各种功能空间,形成地下商业、地面、地铁站三位一体的立体步行系统,然后通过步行系统串联商业、休闲、停车、乘车等功能。

(4)统筹考虑“水/光/风”要素,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
地铁站站域综合开发设计时应统筹考虑“水/光/风”等要素,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界提供的资源,减少能源损失。如通过对区域的雨水收集,可作为空调和绿化浇灌等使用;在建筑布局时应采用对流通风;设计时可考虑将自然光诱导至地下设施,使地下空间尽可能多地引入自然采光,创造良好视觉感受和商业步行环境,并节省电力消耗。
在开发设计时应与周边城市相融合,尽量改善城市环境。地下和半地下的商业空间,为建筑的覆土形式创造了可能性,把城市绿色表皮延续到建筑屋顶上,丰富了传统的城市空间。把植物和或者其他生命元素引入建筑中,或者附在起表皮上,这样的处理还可以改变建筑群中的微气候。

6 实施建议
地铁车站站域综合开发的关键:一是将地铁车站的建设与城市规划密切配合;二是需要确定投资主体,使地铁综合开发与地铁工程的进度相适应。为保证地铁车站站域综合开发的顺利实施,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规划建设的整体性
在充分考虑地铁车站站域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地铁的建设对区域进行一体化规划设计,将车站地区的各种要素作为一个完整的空间实体进行开发,避免上下部空间相互制约,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空间的整体效益。

(2)规划建设的协调性
统一规划,处理好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之间的协调关系,使地上地下空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同时也注意下部空间要相互连通,形成网络体系。


参考文献
[1]俞泳,卢济威.城市触媒与地铁车站综合开发[J].时代建筑,1998 (4):21-23.
[2]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97-99.

作者:李勤,女,1985年12月,硕士,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