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蕾奥动态 | 王富海董事长与西班牙驻华大使卡内罗先生座谈
2018年7月3日,王富海董事长在北京西班牙大使馆拜访了西班牙驻华大使卡内罗先生,双方就中西规划设计领域的合作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一同前往的还有蕾奥副总经理蒋峻涛、总工程师邓军,西班牙都市基金会主席阿方索·维加拉等。
-
蕾奥动态 | 设计总监叶树南在第十二届IACP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2018年6月30日至7月1日,由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办的第十二届国际中国规划学会年会在西安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全球化VS地域化:新时期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我司常务副总经理、设计总监叶树南在6月30日上午举行了开幕式及主旨演讲大会上作了题为《中国规划经验的海外实践与探索》的演讲。
叶总结合蕾奥近年来尼日利亚、尼加拉瓜、巴基斯坦、印尼、柬埔寨、老挝、塞拉利昂、乌克兰等一带一路国家中的规划设计实践,系统阐述了如何综合运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规划建设的中国模式,结合海外地区特殊的国情,推动海外自贸区、临港地区和新城新区的开发建设。他提出在海外项目中简单移植复制中国经验往往会导致水土不服的情况发生,要避免这种情况,必须从项目所在地的发展模式、文化传统和生态环境三方面入手,系统的协调、尊重和平衡上述方面,方可实现规划建设的有序高效推进。叶总的演讲博得了与会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
-
蕾奥动态 | 蕾奥十周年系列沙龙——新城新区规划设计升级探索
蕾奥十周年系列沙龙——新城新区规划设计升级探索于6月29日下午于深圳总部举行。本期沙龙针对新城新区开发中的运作模式、空间优化、特色塑造、精明开发、评估调校和交通出行等议题,邀请我司规划三部、咨询二部及交通市政部的李明聪、吴继芳、宋成业、谢康宁、罗洁、李炜基等员工分享了新城新区规划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及体验。新城新区规划设计作为过去几十年中国城市开发建设的主旋律,引起现场观众的共鸣与探讨,各位主讲与观众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互动,沙龙在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
行动探索 | 山东省东营市森林湿地公园中心区详细规划
DETAILED PLAN OF THE CENTRAL AREA OF WETLAND PARK IN DONGYING CITY , SHANDONG PROVINCE
山东省东营市森林湿地公园中心区详细规划
项目类型:修建性详细规划
项目规模:约1000公顷
开始时间:2016年3月18日至6月10日
设计团队:魏良、潘小文、邓冬松、卜晓丹、柳小路、钟雯、何志强全文2200字,阅读需要5分钟
01
—
项目背景
东营是河入海口的“石油之城”,一直致力于通过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打造世界级“湿地水城”的城市名片。“湿地水城”的核心便是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彰显大空间、大水面、大湿地、大森林的东营森林公园。在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大森林”已进入实施阶段,而作为森林公园景观核心的“五湖”区域,急需进一步深化优化,形成指导实施建设的详细设计框架。
“五湖”总面积为10平方公里,具有水库、沉砂池、湖、河、渠等多样水资源,水域面积达6平方公里,是东营塑造城市“中心大湖”的唯一区域,成为引领城市转型发展的“中央生态核心”。随着水库、沉砂池等水利设施的改造,“人工五湖”将实现由基础设施向自然风景的伟大转变。
02—
项目挑战
现在的五湖面临着如何利用现有多样水资源营造丰富多维的水景观体系、如何破解大而平的水景尺度,如何缝合被基础设施所造成的五湖割裂、如何植入匹配需求、有的放失的功能活力、如何通过海绵功法实现河湖生态共治、如何使原有灰色基础设施活化为公共活力空间的新载体以及如何通过有序的开发与运营实现“城湖共荣”等诸多挑战。03
—
规划定位
从定位、塑造、经营三个维度提出了九大设计原则,作为五湖未来规划建设的总纲领。东营五湖将以“人工”向“自然”转变为战略方向,以“自然+”及“品牌+”为设计理念,以“绘湖光丘色、营五湖名城”为目标愿景,打造以大水面、大湿地、多类型、多层次的水景观为特色,以黄河文化、湿地文化、治水文化、石油文化及传统文化为内涵,集生态保育、旅游观光、滨水运动、休闲活动、文化科普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型城市湖泊公园、国家级城市湖泊型湿地公园以及国家5A级景区,与“大森林”一同共筑24平方公里享誉世界的“东营中央公园”。
04—
主要内容
规划将通过五项基本措施实现五湖的伟大转变:
1.理水规划首先致力于构建河湖共生的生态安全格局,维持原有河湖分离的水系统,通过五干渠引水进入1、2号沉砂池大型净水公园,并加入人工自然海绵措施营造多样的的净化湿地,充分保障湖体水质及雨水补给。五湖将通过完整的生态海绵系统打造海绵城市的亮点示范区。在整体生态海绵措施基础上,规划通过对基地水尺度、水形态的理论研究,营造大、中、小三种尺度,并由中心向外围逐步过渡布局的水景观体系。
2.筑脉应对五湖“大而平”的现实问题以及水利设施改造产生的工程土方,基于对森林公园整体景观格局的分析,规划创造性的提出在大水面与大森林的交汇区域,以及适宜成为城市望向湖面的背景界面区域,打造一条贯穿东西、环抱五湖,以自然起伏地形为主的微丘绿脉,并使之成为森林公园的“绿色景观主轴”,营造“城、水、丘、林、田”的整体景观大格局。规划将结合观景尺度分析以及工程的可行性提出微丘绿脉各段落的设计高度,并以工程土方五湖区域内整体平衡为基本原则,保障微丘绿脉的现实可行性。
3.筑景在理水、筑脉两大景观措施的基础上,规划构筑“一脉一湖链、一谷一堤环、湖心双景廊、五塔多廊桥、五湖十八景”的整体景观格局,形成多样丰富的综合景观体系。5公里的微丘绿脉聚集丘水之气,一揽五湖之胜,通过高低起伏的微丘景观,成为自然五湖的核心景观界面,并提供东营户外徒步与骑行的稀缺空间。15公里九曲湖链以“九曲黄河”为设计概念,以丰富多样的断面形态成为串联五湖、游览五湖多维滨水景观的核心路径。老广浦沟是五湖之中极具特色的河流景观空间,依托自然谷地的场地特征,规划以“黄河冲刷入海”的景观肌理设计手法,塑造岛状河滩湿地汇入广利河的景观特色,两岸以四季花谷塑造五湖中别具一格的花湔溪谷特色景观。
4.活湖规划以有的放矢、错位特色为基本原则,构筑兼具品牌追求与城市需求、以水运动、水文化、水体验、水景观为特色主题的五湖功能体系。各具特色的活力五湖,通过九曲湖链串联多个缤纷多彩的主题功能区,将成为东营举行大型城市活动的核心场所。规划结合景观特征,策划五湖四大品牌活动,分别为以水上赛艇为核心项目的“水上嘉年华”,以生态科技、治水文化交流为特色的水博会,以户外自行车运动为核心的国际单车野外竞速赛以及环湖马拉松。同时,五湖丰富的功能景观空间承载着日常休闲、主题游乐、生态观光等多样的水主题活动,并通过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体系及智慧便民设施为市民及游客提供快捷便利的活动服务。
5.联湖五湖整体交通系统的组织将与城市交通、森林公园整体交通实现无缝对接,并进一步明确优化森林公园的主环线。规划以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沿庐山路设置南北两大综合集散服务中心,并分别于耿井湖北侧黄河路区域、耿井湖西侧以及揽翠湖东侧设置三处服务五湖的二级综合服务中心。依据规范适度于服务中心设置集中式停车设施,并设置综合换乘站点实现沿主环线行驶的观光游览专线巴士与沿九曲湖链行驶的电瓶车游览车两大公共交通系统无缝换乘。规划设置特色的水上交通游览路线,沿耿井湖设置船闸、揽翠湖设置游船换乘中心实现广利河水上游线与五湖内两大环湖游线河湖共游、便利换乘。同时,依托九曲湖链、微丘绿脉以及湿地幽径,规划设置三大特色连续的步行及骑行游览路径,塑造宜人、舒适、健康、休闲的整体慢行系统空间。
-
行动探索 | 深圳市大鹏新区龙岐湾滨海地区用地功能研究及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AND RESEARCH ON LAND FUNCTION IN COASTAL AREA OF LONGQI BAY, DAPENG NEW DISTRICT,SHENZHEN CITY
深圳市大鹏新区龙岐湾滨海地区用地功能研究及城市设计
项目类型:城市设计
项目地址:深圳市大鹏新区龙岐湾滨海地区
项目规模:2.92 平方公里
开始时间:2015年10月
设计团队:刘琛、黄汝钦、李斌、朱梦涵、叶坚林、黄玮、陈勇华、胡思阳、胡宇帆
全文2800字,阅读需要6分钟01
—
项目背景
龙岐湾滨海地区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中部东侧海岸,处于大鹏半岛咽喉之地,面朝大海、三面环山,北接大鹏所城,南连桔钓沙片区,是“纯深圳、最大鹏”的山海活力内湾的核心组成部分。规划范围用地规模约2.92平方公里,现状以滨海养殖为主,是《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确定的重点开发地区。
在粤港澳大湾区格局构建的背景下、在深圳城市东进的战略选择契机下、在大鹏新区筹建5A级景区并拓展“全域旅游”的需求下,龙岐湾滨海地区作为大鹏新区城、湾联动的半岛中枢,和粤东滨海黄金旅游发展带上西联东接的关键支点,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亟待通过战略项目的共生集聚和滨海空间的创新营造,再圆深圳城市卓尔不群的蓝色梦想。
02
—
规划思路
龙岐湾滨海地区涉及城市规划与海洋规划之间在“岸线范围”上的冲突,虽有《深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提出“新增填海面积50平方公里”的政策支撑,但考虑到省级海洋保护区、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的影响,以及市场开发不确定性等挑战,本次规划的关键在于应对填海条件和填海政策要求,做到“审慎填海”、“精明用海”,既服务发展、服务地区战略目标的实现,又兼顾实施,兼顾现实操作可行性,探索出更灵活、更多元、更可行的用海与填海方式,优化用地功能布局和空间方案设计,进而为地区功能集聚、空间营造和实施行动提出“进阶生长”的规划指引,有效引导后续法定规划修编和项目选址建设。
03
—
主要内容
1)目标定位契合新时期国家城市与经济发展战略,把握国际化、湾区化、休闲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结合与龙岐湾在深圳东部“唯一山海内湾”、“唯一功能连续性湾区”、“唯一同时珍藏自然与人文印记的湾区”三大个性特征,并综合考虑龙岐湾的用地供给之于大鹏新区机遇性项目落地的稀缺性,以及龙岐湾与南澳共筑粤东旅游陆海集散枢纽的整体构想,明确龙岐湾滨海地区“国际旅游岛创新合作区”的战略目标,以及“综合性滨海公共活力中心”的功能定位,延续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战略发展地区”的角色定位,并将龙岐湾滨海地区上升至大湾区合作架构内,纳入未来城市发展框架,同时也为未来必要的集约填海提供公共政策支撑。
2)功能主题
立足湾区、城市、半岛多维视角,构建与区域互动融合的功能结构与核心主题:(1)湾区视角下,龙岐湾作为东进战略湾区合作的前沿和陆海联运的综合服务中枢,提供辐射区域,涵盖城市公共服务、旅游休闲服务、社区配套服务与交通集散功能的公共产品,构筑东部黄金海岸旅游带上的国际化滨海公共中心;
(2)城市视角下,从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角度出发,打造滨海创意性文化旅游目的地与旅游度假消费新亮点;
(3)半岛视角下,作为大鹏半岛5A级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提供城湾融合、游业联动的旅游度假产品,引领大鹏全域旅游的发展示范。进而综合确定龙岐湾滨海地区“滨海公共服务”、“旅游集散枢纽”、“海上嘉年华”等三大核心主题及用地功能需求。
进而综合确定龙岐湾滨海地区“滨海公共服务”、“旅游集散枢纽”、“海上嘉年华”等三大核心主题及用地功能需求。
3)设计蓝图基于填海条件分析与湾区形态研究,并应对本次规划所面临的填海政策限制与挑战,制定不同情境间的“可生长”方案,实现近远期灵活衔接。同时,空间方案设计围绕整体目标定位,优化图则、道路交通组织、生态空间/公共系统框架、以及用地功能布局,校核地区开发容量,并对用地性质、开发强度、空间结构、交通组织、景观体系、绿化网络、海岸线利用、建筑设计等多方面开展整体城市设计研究,提出核心价值要素的导控要求;进而对重要节点和重点地区进行详细设计,并制定城市设计指引。
4)行动计划针对龙岐湾滨海地区发展的紧迫性和受填海政策约束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为有序有效的指引后续项目开发,本项目划定“开发单元”,根据实施性要求,以近期“聚势”破局、远期“提升”完善为目标提出分时序建设引导;同时对后续填海申报与项目开发提出实施建议。
04—
创新特色
1)有机生长、近远衔接:化解填海限制,精明制定从用海到填海的生长型方案设计针对城市规划与海洋规划就岸线边界划定上的差异,鉴于省级海洋保护区、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以及填海政策的限制,考虑到龙歧、新大交界处的填/用海对于龙岐湾区岸线、功能、交通和空间脉络上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的关键作用(即填/用海必要性),规划综合考虑现状堤坝、海洋规划岸线与城市规划岸线,从近、远期可生长衔接的角度出发,结合填海政策,审慎确定龙岐、新大之间50公顷范围内,“用海”与“填海”的可生长性方案,且同时保障近、远期用地与设计方案岸线的完整性、可达性和体验丰富性。
(A)近期用海方案:集装箱模块化的滨海市集与创意聚落以现状海堤(与2008 年/2014年海岸线一致)为界,海堤以内优化用地布局和相应方案设计,海堤以外以集装箱模块化组合构成浮岛,用栈桥连接,打造滨海市集和创意聚落,实现精明用海。考虑到集装箱具备成本低廉(以港口废旧的集装箱为单元模块漂浮于海上)、安装简便(采用“现场安装+工厂制造”模式,将集装箱由低到高堆积木,用螺丝拴住即可)、空间灵活(模块化空间为单元,可灵活组合适应商业、酒店、文化设施、住宅等建筑空间)、绿色生态(节约60%的水河混凝土,减少70%装修垃圾和施工垃圾,节能50%)等建设优势,用海方案上通过对集装箱模块组合进行探索,以形成有推广意义和地标影响力的创新示范。
(B)远期填海方案:综合性城市公共服务与旅游服务职能以满足填海政策要求为前提,申报1个填海单元,且填海规模不大于50公顷,上报广东省人民政府审批;填海用地主要用于综合性城市公共服务与旅游服务职能的进一步完善,保障滨海一线公共性的同时,形成完整连续、体验丰富的龙岐湾湾区岸线。
2)多维客群、欢乐时空:围绕差异与共生的双向需求,激活“海文化”与“海生活”龙岐湾作为粤东黄金海岸带和深圳东部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海岸带各旅游度假板块或节点的应该在差异化和共生性双方面都得到进阶提升,综合其三大个性特征、承载机遇性项目的用地供给支撑,以及作为半岛动静转换和区域交通集散中枢的区位条件,应以区域中高收入家庭客群为核心,以年轻群体及商务客群为辅助,打造具有国际性品牌号召力、区域吸引力和产业带动力的综合型城市旅游产品,共筑尺度亲切、服务完善、动静皆宜、游业居一体的滨海风情小镇,激活海文化与海生活。
3)生态海绵、水岸绿城:构建低冲击海绵基础设施框架,回归“海自然”生态文明针对龙岐湾内海水自净能力差、王母河及新大河受生活污水和海产养殖污染,以及季节性台风导致的风暴潮影响对地区发展的限制和挑战,规划倡导“海自然”生态文明发展观,通过改造与修复,在保证河道蓝线的前提下打造3个生态湿地公园;通过识别山体径流预留 4条汇水路径,促进区域水系微循环;通过渗、滞、蓄、净、排等多种生态技术,打造去工程化的多级台地净水系统;并补充10条生态草沟、2个生态雨水花园等半人工设施,积极构建低冲击的海绵城市框架,实现自然做工与工程处理的有机结合,维系“七娘山下白鹭飞”的地区生境,支撑地区持续繁荣发展。
-
蕾奥动态 | 我司城市更新总师赵明利出讲易图诚泰更新大讲堂
2018年6月16日下午,我司城市更新总师赵明利受深圳市易图诚泰数据服务有限公司邀请,作为易图诚泰更新学院专题讲座系列之二的主讲人为城市更新界人士做了主题为《新时期城市更新项目的思路转变与推进策略》的讲座。
作为主讲人的赵总,凭借着自己在城市更新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阅历,围绕“新时期城市更新项目的思路转变与推进策略”主题,分两个部分内容进行详尽介绍,第一部分:事权下放后城市更新思路转变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拆除重建与土地整备融合策略。讲座过程格外精彩,专业性强且趣味丛生,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讲座的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原文”。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Vo1yWcEDTQB1Ns5tnq2g -
蕾奥动态 | 江苏省设计大师张京祥受聘成为蕾奥顾问专家
2018年6月6日,公司在南京苏家文创小镇举办特聘顾问专家聘任仪式,聘请江苏省设计大师张京祥为顾问专家。公司总经理朱旭辉代表蕾奥为张京祥教授颁发特聘专家证书。蕾奥南京分公司全体成员、蕾奥江苏分公司全体成员、蕾奥宁波分公司代表参加了仪式。
张京祥现任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同时也是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中国城市规划青年科技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奖获得者,2016年获得了“江苏省设计大师称号”。此次聘请张京祥教授为我公司特聘专家,将有助于加强我公司与南京大学建立起更加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公司规划成果创新提高。
仪式后,张京祥教授为在场的蕾奥同事带来了精彩的学术讲座——《千年梦想.现实方略---雄安新区规划与发展的思考》。张教授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演讲让大家受益匪浅。在之后的交流环节中,朱旭辉总经理及公司同事们就雄安新区规划设计、城乡规划的未来发展趋势等行业热点与张教授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和交流。
-
行动探索 | 成都市双流区彭镇片区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OF PENGZHENG TOWN, SHUANGLIU DISTRICT, CHENGDU CITY
成都市双流区彭镇片区城市设计
项目类型:村镇类
项目地址及规模:成都市双流区,5.5平方公里
项目开始时间:2017年3月16日
设计团队:陶涛、潘仪、夏巍、闫冬、寿海翔、苏紫广、王然全文1700字,阅读需要3.5分钟
01—
项目背景
彭镇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是双流古场镇之一。以杨柳河的码头运输兴起,物产丰腴,又吸引了彭端淑等大学子在此办学立教,成为了蜀中的教化渊源之地。随着多年来的高速发展,现代化社区、安置房、工业厂房的快速铺开,彭镇面临着老场镇传统文化空间遗失,新镇区公服功能离散,工业区更新动力缺乏,生态区逐渐被建设侵蚀等问题。
传统的古镇开发,一般以纯旅游开发为主导,业态单一,受旅游淡旺周期影响严重。古镇开发与新镇发展往往存在着割裂与矛盾,不能形成很好的联动与共赢。在古镇林立的成都,彭镇品相一般,仅尚存一个享誉全国的观音阁老茶馆。随着双流行政区划的调整,核心区空间的向西战略转移,军民融合产业园区的快速崛起,彭镇迎来看新一轮的发展契机。如何探寻古镇发展动力,促进新镇提升转型,成为本次规划的重点。
02
—
规划思路
项目由观音阁老茶馆入手,深度挖掘老茶馆与成都文化的内在联系,复原老成都传统的市井生活,把彭镇塑造成以茶馆为名片的川西古镇,提出“中国成都、茶馆小镇”的总体目标。首先,老镇的建设应当融入双流大区域发展的版图,结合地铁站的建设,与外围的高新产业园区、五湖四海生态廊道建设相衔接,成为城市特色的配套服务功能区,植入产业服务功能,在空间上做好内外联通和动静联系。
其次,老镇的建设应当活化镇区的文化传承、活力延伸和民生改善,产生古镇发展的原生动力与魅力,加强社区配套服务建设和环境治理。
再次,老镇的建设应当抓大放小,充分体现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尤其对于彭镇此类非文保对象的老镇,在保护老镇传统格局的同时,以茶馆文化为主题,建设茶院子来活化老旧空间,引入新的业态和人群,为老镇提供动力。
03
—
规划思路
无中生有——复原古镇格局彭镇目前在空间上,除了观音阁,并无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保留。老场镇空间是彭镇文化传承精髓所在,故无中生有,对彭镇传统格局进行复原。以彭镇“一字鱼骨,兼顾方位”的格局制式,复原“六庙”、“三馆”、“两桥”、“两楼”、“一阁”的传统格局,并结合现代的发展需求,为复原的传统建筑赋予新功能。
双管齐下——强化产业功能为避免旅游体验贫乏,古镇功能单一的问题,双管齐下,以“加强体验”、“创新模式”两个手段,植入旅游产业的同时也引入其他创新产业,让古镇长效发展,自我造血。
加强体验:策划“白+黑”的24小时全天体验,以博文览史、高朋满座、摆茶闲话、畅游柳江、火神养生、曲苑听风、商贾夜市、月伴茶乡九条分时、分段的游览路线,串联老镇各主题分区,盘活周边艺体学校、银榕园、茶馆民宿。
创新模式:以茶院子为空间载体,以市场为导向植入多元业态,打造企业会所、创业办公、文创设计、企业展示等多元空间,与节假日旅游服务功能混搭,保持全周期高活力。
多元并举——辐射带动镇域彭镇尚处于小城镇发展的初期阶段,以古镇为触媒,圈层带动,整体提升。
生态筑基:通水穿绿,构建绿色生态体系;
古镇激活:凝聚人气,植入旅游,以商业旅游和复合功能盘活老镇;
新镇强心:保留强化新镇综合服务功能;
旧厂更新:腾挪产业区工业用地,引导引导商务、商业、创意、研发、入驻,同时注入产业配套功能;
社区提升:完善社区公服配套,构建复合型生态社区;
圈层辐射:以老城镇为中心,进行圈层式功能释放,构建发展核心、旅游服务、农林保护、旅游地产四大圈层;
旅游渗透:集合彭镇旅游开发,促进生态廊道内旧村、旧厂转型升级为旅游服务功能。
04
—
创新特色
1. 全域视角的特色定位以全域视角纵览彭镇,对彭镇的发展契机与发展动力进行重新审视,确定彭镇发展方向和特色定位。
2. 地方文化的深度挖掘对于茶馆文化进行深度挖掘,联系成都的市井生活,发扬、转化古镇的文化内生动力;
3. 空间模式的利用创新在院落改造中,以茶院子的形式盘活古镇,控制总体建筑风貌、体量和院落形式,以社会需求自主填充茶院子内部功能与形式。
4. 政府社会的通力合作建设模式上采用政企合作的开发模式,除了市政、道路等设施政府率先投资,重要文化设施、历史遗存、茶院子等以进行ppp模式进行社会资本化运作。
-
蕾奥动态 | 蕾奥与宏博昌荣传媒携手推进"城市文化合伙人" 项目
2018年5月11日下午,在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博会梧桐山分会场,蕾奥与宏博昌荣传媒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 一带一路,城市文化合伙人 " 项目。"城市文化合伙人"致力于为城市提供高端智库服务、文化产品传播整合服务以及投融资服务。蕾奥规划董事长王富海先生作为智库团队代表在现场对该项目进行了解读。他提出该项目的实施是打造城市名片,传承和凸显地方特色,丰富文化内涵的有益之举,必将为中国各地方的城市文化建设助力良多。
宏博昌荣一直以来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扣国家主流政策发展方向,率先提出的 "城市文化合伙人" 模式,携手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发布了三大国家王牌文化节目——《百家讲坛》、《文明密码》、《味道》,为展现其升级创新版,与 " 百市千县 " 进行深度融合定制传播模式。蕾奥规划作为"行动规划"的发起者和秉持者,积极倡导并践行"行动规划"的技术理念和方法,力图让规划成为切实推行我国城乡科学发展的有效行动。蕾奥规划不仅致力于国内各大规划设计咨询项目,同时在"一带一路"的国际规划服务领域中也处于领先地位。
此次蕾奥规划与宏博昌荣传媒强强联手,将共同为我国城市文化发展提供更高端更智慧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
-
蕾奥动态 | 宝丰县城乡总体规划顺利通过省专家评审会
2018年5月11日,由河南省住建厅组织的《宝丰县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5)》项目在宝丰县召开技术审查会。北京大学董黎明教授领衔、10位全国业内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省住建厅、发改委领导,平顶山市相关部门领导,以及宝丰县政府领导参与了会议。我司作为规划设计方,规划成果得到了与会所有专家领导的高度评价,专家一致认可,项目顺利通过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