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 蕾奥动态 | 惠州产投蕾奥助力博罗县杨侨镇新增预拌混凝土站点落地建设

    蕾奥动态

    惠州产投蕾奥扎实做好博罗县杨侨镇新增预拌混凝土站点落地建设项目前期保障工作,助力惠州市产投集团所属惠州产投杨侨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于6月2日成功取得博罗县杨侨镇新增预拌混凝土站经营权。

    惠州产投蕾奥咨询运营服务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从综合咨询到招商运营管理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为该项目的前期内部研判提供了产业发展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土地熟化及概念建筑设计等专业技术服务工作,助力了惠州市产投集团对该项目的投资决策工作。在下一个工作阶段中,产投蕾奥将以专业赋能助力杨侨镇新增预拌混凝土站点的落地建设和项目运营工作,并与各合作方共建惠州产投杨侨绿色低碳新型建材产业园,为绿色建材行业谱写新篇章,为惠州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力量。

    / 杨侨镇新增预拌混凝土站 /

    杨侨镇新增预拌混凝土站是惠州市杨侨绿色低碳新型建材产业园的一期建设项目,搅拌站项目总投资约1亿元,用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将按照绿色生产标准和先进设备工艺,建设2条预拌式混凝土生产线,最大生产能力为80万m3/年。

  • 蕾奥动态 | 常务副总经理张震宇受邀参加2022年大湾区城市设计大奖作品巡回展学术沙龙

    沙龙主题:"包容·韧性·共生"的城市设计

    2023年5月31日上午,由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联合主办的“包容-韧性-共生”2022大湾区城市设计大奖作品巡回展(深圳站)学术沙龙活动在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斋区自习室圆满举办。

    本次活动邀请包括蕾奥常务副总经理张震宇在内的多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旨在加强大湾区城市设计及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和机构间的交流合作,探索大湾区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方向。

    活动嘉宾合影

    主题分享

    学术沙龙活动在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杨晓春教授、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李云副教授的精彩致辞中拉开帷幕。随后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甘欣悦就存量时代的城市设计内涵与特征、面向存量更新的设计特点、深圳城中村微更新中的城市设计研究与实践三个方面进行了汇报。

    包容与共生——历史地段中城市设计策略 甘欣悦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王霖以岭南城市的包容性与时代性、广州恩宁路街区的活力再生、汕头小公园街区的特色营造为主题分享了面向存量更新的城市设计思考。

    面向存量更新的城市设计思考 王霖

     MLA+中国区副总监、荷兰皇家建筑学会注册建筑师曹睿芝以深圳826全境步道、深圳龙岗南约九年一贯制学校、深圳梅林银湖生态廊桥三个实践为例进行了主题演讲。

    我们把深圳的山连了起来  曹睿芝

    圆桌对谈

    最后活动进入圆桌对谈环节,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正高级规划师张震宇,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王霖,MLA+中国区副总监、荷兰皇家建筑学会注册建筑师曹睿芝,珠海市规划院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所所长石晓,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李云,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甘欣悦,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张立就如何将包容、韧性、共生理念融入传统城市设计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设计如何凸显城市特色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圆桌对谈现场

    蕾奥常务副总经理、正高级规划师 张震宇

    珠海市规划院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所所长 石晓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 王霖

  • 蕾奥动态 |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调研组莅临蕾奥考察交流

    蕾奥动态

    5月29日下午,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张文军书记、李志刚院长、余亮副书记等一行莅临蕾奥深圳总部考察调研,王富海董事长、朱旭辉总经理、钱征寒副总经理及相关领导热情接待。双方就行业发展、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卓有成效的交流。

    蕾奥市场部经理张源引导调研组参观了公司展厅,回顾了蕾奥近15年来的发展历程、技术理念、企业文化和行业荣誉,并着重介绍了蕾奥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既有成绩以及与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潜在的合作内容。

    李志刚院长从总体情况、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困难挑战等方面介绍了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的近期发展动态,并期待在深度服务重大国家和地方需求、教学和人才培养支持等重点方向不断拓展双方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张文军书记高度认同蕾奥“行动规划+运营咨询”的技术发展理念,并强调规划行业发展与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互动共生关系,提出共同努力将产校融合做大做强,除了传统的校企合作内容还可结合地方发展的热点痛点策划更多的可落地的合作课题,更要以长远眼光让蕾奥这样的企业深度参与到学院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去,提供现实、生动的项目实践平台。

     

    余亮副书记热情赞扬了蕾奥的企业文化、精神风貌和行业贡献,肯定了加强双方合作的必要性与良好前景,并从项目课题、学术交流、学生就业等重点方向提出了具体的合作设想。

    王富海董事长详细而生动地介绍了近年来蕾奥在城市运营方面的思考和实践,并认为越是综合性高校越能打破学科知识边界,培养出适应城市运营时代需要的“跨界”人才。未来,蕾奥与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拥有极大的合作空间,共同为中国城市和城市规划行业、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栾晓帆老师,蕾奥行政部经理仝开美、创新与研发中心曾祥坤陪同参加了交流活动。

  • 会议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总体规划专业委员会召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专题研讨会

    导读

    5月17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总体规划专业委员会“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专题研讨会在深圳顺利召开。

    2023年5月17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总体规划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总规专委会”)在深圳市召开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专题研讨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张菁、学会常务理事王富海(蕾奥董事长)、学会总体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波,以及来自各大高校、规划管理单位、规划编制单位的总规专委会委员和秘书处等17人现场参加了会议。同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赵燕菁、其他总规专委会委员等20余人在线上参加了研讨,自然资源部空间规划局局长张兵在线上就大家关心的问题给予了回应,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期望。

    本届总规专委会始终注重加强总体规划的基础理论、技术创新及实践应用的跟踪性、持续性研究。当前的核心工作,就是落实好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按照“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总规专委会针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托委员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并进行学术研讨。

    参会委员认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国务院审批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进入收官时期,4年多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也存在一些挑战,比如,在编制实施工作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建设与规划教育、规划传导与衔接、技术标准与方法、管理与管控规则等方面,还有不少亟待梳理的基础性问题。

    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总规专委会作为规划领域的学术团体,应发扬开放、包容、进取的学术精神,发挥专业支撑和学术平台作用,以专委会委员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术领域、不同专业团队、不同工作层面的规划研究与实践为基础,积极面对新挑战、立足新视角、探索新路径,从规划学术和专业技术角度逐步厘清总体思路,推动建构理论体系、攻克关键技术、破解制度障碍,在与总体规划相关的规划教育、规划行业和规划管理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助力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行稳致远。

    参会委员认为,步入新发展阶段,总体规划的系统思维方式和综合工作方法对统筹发展与安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进全域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落实国家战略要求,做有用的规划;解决地方实际问题,做好用的规划;结合行政管理需求,做管用的规划。

    参会委员指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需要由核心领域学科、专项领域学科、相关领域学科,以及综合学科、横断学科等组成的多学科体系共同支撑,既需要综合性人才,也需要各类专业性人才,来自多个学科背景、不同专业的人才在规划编制与实施中恪守其职、分工协作,做到学以致用、学以备用。

    参会委员强调,要强化应用型基础研究,解读各类要素流动和空间形态规律,破解不同空间层次的各类空间协同机理和关键技术,建立“综合价值+因地制宜”的评价体系和“监测评估—调整优化”的动态反馈机制。要兼顾规划的刚性约束和弹性引导,在城市层面的规划中,既要强化中央的权威性,也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更要激发市场的创造性,真正回应人民需要,解决实际问题,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规划好坏的标准。要进一步明确行政管理的责权边界,以规划管理事权倒推规划编制内容。要以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依托,推动管理流程再造和管理规则数字化转型。

    总规专委会将继续发挥好学术前沿、交流平台和咨询顾问的作用,聚焦人民群众关注和空间规划管理部门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规划学科建设、规划编制体系、规划实施管理以及县域城镇化等细分领域为全国的专家学者们搭建平台,更好地发挥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优势,持续跟踪推进相关的基础与专题性研究。

    从左至右:张兵(自然资源部空间规划局局长),张菁(学会理事、总体规划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王富海(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波(学会总体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规划师)

  • 喜讯 | 蕾奥景观揽获多项深圳市第二十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喜讯

    5月16日,由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主办的深圳市第二十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评选活动,经专家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及公示后正式公布获奖名单。蕾奥景观在此次评选活动中揽获“园林和景观工程类”多项奖项,其中包括 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 。

    一等奖

    大顶岭绿道景观提升项目

    深圳市光明区山水田园资源邻近城市,大顶岭绿道位于光明森林公园内,是光明区山水连城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市民探索自然的最佳选择。绿道的提升,从完善设施、棕地修复、林相改造、丰富活动4个方面入手。

    设计团队在绿道上低调介入了7座森林驿站,从北向南依次为麓书房、叶舟廊、探渊亭、幽谷轩、荷影榭、望城台、森乐堂。驿站选址结合山麓、坡地、陡崖、谷涧、水塘、林间、草坪等丰富多样的周边环境,最大限度的保留现状,顺应山势、结合树木,与自然融为一体。7座驿站从城市走向森林,也将市民的休闲生活一步步引入自然之中,并提供科普阅读、运动休闲、自然教育、售卖餐饮、如厕等人性化的功能和活动,形成高品质的网红绿道。

    盐田区海滨栈道重建工程

    合作单位:译地事务所有限公司、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海滨栈道位于深圳市盐田区,西起中英街古塔公园,沿着黄金海岸线,东至揹仔角,全长约19.5公里,是深圳最著名的滨海步道。2018年9月遭遇超强台风“山竹”袭击,栈道破坏严重,堤岸多处垮塌,整条海岸线面临着极端天气变化带来的安全防灾和生态脆弱的挑战。

    设计本着恢复生态和安全防灾的原则,以顺应自然的设计、应对风暴潮、保留在地文化、修复海岸生态、可持续易维护、连接人与自然等六大设计策略,将盐田区海滨栈道打造成为可抵御百年一遇台风并串联盐田独有的山海城港空间格局、充满活力的美丽海岸线。项目建成后受到市民的广泛欢迎,在盐田这个高密度的狭窄城市,实现了生态、社会与经济的综合效益。

    二等奖

    莲花街道景田北街“一路一街”工程

    莲花街道景田北街“一路一街”工程西起香梅路,东至景田路,全长630米,总面积为2.88万平方米。景田北街是景田北片区业态类型最丰富、功能最多样、街道与建筑尺度最适宜的活力街道。

    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背景下,2020年莲花街道按照“一街一路”的要求,选取景田北街作为美好社区典范街。施工阶段街区的居民们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谅解,原有老旧破损的街道面貌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充分考虑社区居民慢行生活的需求后,我们打造了这个作品来奉献社会。

    江宁区百家湖硅巷景观提升

    江宁百家湖硅巷位于通淮街以东、秦淮路以南、秦淮河以西、胜太路以北,面积约2.3平方公里。百家湖硅巷打破工业用地点状的、碎片式的更新方式,对大规模的老工业区重新定位,整体规划,一盘棋开发,是在南京同类地区的首次尝试和模式创新。硅巷片区公共空间通过「整体谋划+片区策划+重点设计+落地实施」的全过程统筹开发建设的路径,梳理园区公共空间资源。以“无界共享,绿趣硅巷”为理念,从生活模式,工作模式,生态模式整体考虑,打造集智慧与创意的共享园区,体验绿色与自然地生态街区,感受生活与文化的活力社区。

    烟墩山国际友好公园景观提升工程

    合作单位:深圳市朗程师地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烟墩山公园位于盐田中心区盐田港北侧,占地约6公顷,它是盐田海岸带上唯一一个有红树林,并且有大量鸟类的公园,是盐田区河流与海岸交汇的生态节点,是深圳城市岸线上少有的临海山地公园,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和公园城市建设的背景下,烟墩山公园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它也是明朝烟墩的遗址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南海水产研究所旧址所在地。2016年,盐田区同西班牙拉科鲁尼亚市结为国际友好交流城市,烟墩山被赋予国际友好主题,作为两个城市友好交流的见证。

    梧桐山森林公园鸳鸯谷景观提升

    合作单位:厦门市城邦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鸳鸯谷景区占地16公顷,南侧紧临盐田沙头角中心城区,北侧大部分区域位于梧桐山风景名胜区内,位于自然生态区与城市建设区的交界位置。同时,它也处于盐田中心区最重要的一条“山-城-海”连接通廊上,在深圳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积极推进山海连城计划的背景下,鸳鸯谷景区显得尤为重要。鸳鸯谷景区打通了山与海的连接,创造了一个自然郊野的休闲空间,连接了人与自然。建成后的鸳鸯谷可以开展登山、溯溪、观湖、赏花、听鸟、丛林穿梭等多元主题活动,成为了盐田的网红打卡点,深受市民喜欢。

    龙华区环城绿道-绿谷公园段

    合作单位:深圳市造源景观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深圳翰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长勘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龙华区环城绿道(绿谷公园段)北起阳台山段接驳点,南接民塘路(民治西段城市段),规划长度约3.88公里。绿谷公园段旨在打造“串园景连山城,涉野趣享科技”的环城绿道城市示范段,城市段宽度为2.5-3米,主要沿城市道路人行道旁布置,其中腾龙路地铁桥下增设绿化节点及社区街心公园,以科技智能为主题,兼顾提升城市环境生态系统功能的海绵城市生态理念的特色绿道。同时,全线通长布置健身步道及交互停留休憩点,充分满足周边居民活动需求。

    龙华区环城绿道-观澜北段

    合作单位:深圳市朗程师地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深圳翰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龙华区环城绿道(观澜北段)南起观光路,西至龙华大道,途经观澜河、白花河,规划长度约15.3公里。该段依托河道自然风光以及沿途蔬菜基地、街头绿地,打造一条体验净水科普、人文科技的滨水走廊。利用蔬菜基地、河道风光策划自然亲子教育、净水科普、环保科普等活动。观澜北段设置有桂花驿站、陂头吓社区公园两大景点。

  • 同济大学大湾区发展论坛圆满举办:学术交流献礼母校116周年华诞

    现场直击

    2023年5月21日下午,由深圳市同济大学校友会主办的《同济大湾区,共享新时代——同济大学116周年庆暨大湾区发展论坛》在深圳市中洲万豪酒店举办,线上线下吸引了超过五万人参与。

    本次论坛盛会集中展示了同济人参与大湾区建设所做出的贡献,汇聚校友的智慧与能量,探讨未来,共谋发展,以此献礼同济大学116周年华诞。

    会议现场

    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的同济大学校友汇聚一堂。同济大学副校长、同济大学校友会常务副会长雷星晖专程赶赴深圳出席活动并致开幕辞,深圳市同济大学校友会会长刘冲代表主办方对前来参加此次论坛的嘉宾及观众表示欢迎。

    雷校长致开幕辞

    刘冲会长欢迎致辞

    随后,来自广州、深圳、香港、珠海等地的各行业领军校友,分享了在城市规划、交通运输、智慧城市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与经验,展示了同济人对大湾区的深度见解。

    学术论坛

    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张晓春(同济大学91级公路城市道路与机场工程学士、95级交通规划硕士、 02级交通规划博士)介绍了关于深圳数字孪生城市的建设情况。

    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七届立法会议员洪雯(同济大学92级城市规划学士、97级城市规划硕士),作为对香港和内地合作发展有着深入研究和切身体会的专家学者,分享了她加入立法会的心路历程。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袁奇峰(同济大学82级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士、86级硕士),从珠三角的发展史讲起,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如今已进入“巨型城市区域”时代的观点。

    香港全球化中心创始人邱震海(同济大学84级德语系硕士),对标了世界著名湾区的发展过程,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与定位展开了自己的论述。

    深圳世联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创始人陈劲松(同济大学81级结构工程学士、85级管理工程硕士) ,以多年来在房地产行业深耕经历,向校友分享了不动产市场判断的基本规律。

    珠海市规划院副总规划师陈锦清(同济大学07级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10级博士),以自身对珠海市城市规划的深度研究,讲述了怎么样建设澳珠极点及澳珠极点如何参与到大湾区的发展当中。

    戴德梁行中华区域副总裁、华南及华中区域董事总经理程家龙(同济大学82级工程测量学士、87级工程测量硕士、 00级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则基于戴德梁行突出的信息资源优势,为大湾区的房地产市场描绘了一个更全面、更可以期待的未来。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规划师王富海(同济大学81级城市规划学士),从规划人的角度,分享了蕾奥在城市运营方向做出的尝试与实践。

    论坛的最后,深圳市同济大学校友会监事长余细凤发表了致谢辞,感谢所有校友和与会嘉宾的热情参与和贡献,感谢承办单位及协办单位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更多精彩

    同济大学116周年庆暨大湾区发展论坛的召开,让大湾区校友深刻感受到大湾区同济人的活力和潜力。此次论坛,实现了更多元化和更深层次的交流,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各校友会的合作,为共同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标志着大湾区同济人在学术交流和合作中迈向了新的里程碑。

    / 承办单位 /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戴德梁行房地产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世联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同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协办单位 /

    香港全球化中心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深圳锐墨广告有限公司
     

  • 蕾奥动态 | 蕾奥青年规划师参与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并作报告演讲

    5月20日,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暨第六届金经昌中国城乡规划研究生论文竞赛结果公布活动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未来城乡 智慧规划”为主题,上午的主题论坛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做主旨发言,下午设“城乡融合发展”、“空间治理转型”、“智能规划创新”三个创新分论坛,18位来自不同机构、不同岗位的青年规划师分享交流了他们最新的城乡规划研究和实践成果。

    其中,蕾奥TOD规划研究中心研发专员武虹园、李建智,智慧交通所助理设计师于子鳌共同参与了“智能规划创新”分论坛,并以《未来社区“交通场景”金字塔》为题作报告,分享蕾奥在未来社区TOD领域的探索。

    主论坛现场

     “智能规划创新”分论坛留影

     蕾奥青年规划师武虹园作演讲现场

    蕾奥TOD规划研究中心研发专员武虹园在代表团队作《未来社区“交通场景”金字塔》报告时,分享并聚焦于各类场景的空间基础——交通场景,追溯历史上“未来社区”中的交通理念迭代。同时,结合各国各时期未来社区实践经验累积,探讨传统空间规划设计与数字化智慧场景在解决交通问题中的主次、分工关系。

    武虹园在报告中提出建构未来社区交通场景需遵循“金字塔结构”:金字塔底层通过内外交通分级、站点核心塑造、步行框架建构、慢行统筹设施布局等搭建体系,建构现代交通路网。金字塔中层通过对慢行过街节点优化、慢行统筹交通设施、慢行统筹出入口布局统筹提升交通节点。中层与底层共同解决了常态化、通用性、系统性痛点问题。金字塔上层针对偶发性、个性化、运营性的痛点,运用智慧停车系统、个性化出行服务等数字化智慧场景补充提升。

     “智能规划创新”分论坛沙龙互动现场

    在最后的沙龙互动环节,分论坛报告嘉宾与主持人进一步探讨了智能规划创新与传统空间规划的相互作用关系、智能规划创新的发展方向、实践领域与人才需求,共同以新一代青年智慧探索城乡发展的新未来。

    蕾奥立足空间规划基础,以打造“智慧城市规划运营专家”为目标,开展数字化转型,将智慧城市的技术研发和业务孵化作为下一阶段发展重点。同时,蕾奥正积极投入科研力量研发相关技术,搭建“规划数字化转型产品、智慧城市新业务产品和社会服务新应用产品” 三个主要方向的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产品线,以将智慧城市业务的发展落到实处。

    / 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 /

    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以“倡导规划实践的前沿探索,搭建规划创新的交流平台,彰显青年规划师的社会责任”为宗旨。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同济大学、金经昌/董鉴泓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城市规划》编辑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想空间》编辑部、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教学虚拟教研室参与协办。

  • 蕾奥动态 | 张建荣总规划师应邀在“与城市共进—2023年东莞城市论坛”进行主题宣讲

    5月21日,围绕东莞CBD规划蓝图与美好兑现专题,由华润置地(东莞)有限公司、东莞中心公园、东莞悦府联合举办的东莞城市论坛系列活动之“与城市共进——东莞国际商务区规划蓝图与美好兑现”讲座在东莞中心公园森之空间B栋2楼召开,邀请多家深度参与东莞国际商务区规划建设的单位主创设计师开展专题演讲与座谈,其中,蕾奥规划总规划师、东莞国际商务区执行总师张建荣应邀在论坛上进行“东莞强心战略下国际商务区高质量建设路径”主题发言。

    参与活动嘉宾现场合影

    从千年莞邑到湾区都市,从品质提升到强心战略,在新一轮的发展大潮中,东莞国际商务区作为东莞“强心战略”的重要抓手,以“高品质、高效率、高效益”践行高质量发展。

    蕾奥作为东莞国际商务区的规划总师团队,率先在东莞国际商务区进行总师制度的创新性探索与实践,以“谋划+实施”为核心持续伴随商务区成长三年有余,围绕1个实施规划和N项技术服务展开总师工作,有效助力和推动了华润置地中心地标项目、中心公园、北部学校、一号基坑、招商局中心、香港中心等一系列项目更好地落地实施。

    本次论坛上东莞国际商务区执行总师张建荣围绕“如何理解城市强心战略”和“CBD如何建设强心之心”两大问题,“聚焦创新、品质、文化,成为国际一流的城市”的东莞中心城区的必然选择。在东莞一主两副城市格局下,三大中心各有侧重。而东莞CBD,更是强心的中心,引领的标杆。

    东莞国际商务区执行总师张建荣分享现场

    东莞CBD的建设过程大家有目共睹,有了好的开端,才能不断向世界级的CBD迈进。CBD发展使命是迈向全球先进制造中心、现代化国际都市、更融合更科技更人文的未来新型商务区。从十载磨砺剑出鞘,到三年建设初显效,再到八大路径营“都心”,CBD以高质量建设路径,打造湾区一流CBD。值得关注的是,凭借“1个现场指挥部、1个城市综合运营商、1个总师制度、1套创新政策”的创新先试机制保障,东莞国际商务区美好蓝图加速兑现,并将引领城市生长,与东莞共生、与湾区共荣、与世界共享。

    嘉宾对话互动现场

    / 图源:南方 +

    出席本次活动的还包括东莞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现场指挥部、东莞城建局、华润置地等相关领导,AECOM、安博戴水道、KPF建筑事务所等相关代表出席并进行项目分享。

  • 蕾奥动态 | 蕾奥 X 深大建规学院创新短课“城市密度与更新”圆满收官

    5月20日,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开展以“城市密度与更新”为主题的2023年创新短课课程。深大建规学院党委书记钟波涛带领20余名同学莅临蕾奥访问,蕾奥副总规划师濮蕾及主创设计师瞿琦、赵洋、胡松、廖开宏与深大师生们开展课程交流。

    双方留影

    / 濮蕾 /

    副总规划师、城市更新事业二部副经理

    会上,副总规划师濮蕾对深圳大学钟波涛等一行师生的来访表示欢迎,并就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及框架开展相关交流。课程结合中央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政策背景,向同学们深入讲解城市更新尺度、对象、方式、内容、主体、类型等内容,帮助同学们建立对城市更新行动的认识及理解。

    / 瞿琦 /

    主创设计师

    主创设计师瞿琦结合深圳市所处发展阶段及面临的形式与挑战,向同学们讲解深圳市密度分区演变历史历程,深入剖析深圳市密度分区研究及运用的持续探索与实践。

    / 赵洋 /

    主创设计师

    主创设计师赵洋从城市更新与城市密度的关系着手,结合“工业上楼”、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等项目案例的分析讲解,深入浅出的分析了城市更新对城市密度的影响,总结高密度下的城市更新的问题。

    / 胡松 /

    主创设计师

    主创设计师胡松向同学们介绍了深圳市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土地整备利益统筹发展特点及趋势,结合政府主导的产业园区土地整备实践案例分析其与城市密度的关系。

    / 廖开宏 /

    主创设计师

    主创设计师廖开宏结合区级层面实际案例,向同学们讲述国土空间规划与详细规划衔接传导机制的思考。

    /钟波涛 /

    深大建规学院党委书记

    最后,深圳大学建规学院党委书记钟波涛进行总结性发言,对蕾奥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认可并赞同蕾奥规划分享的关于城市密度与更新主题的课程,希望以后可以充分结合规划项目的探索开展此类课程,为双方校企合作架起知识、人才与情感的桥梁。

    双方留影

    课程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问,蕾奥规划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此次课程交流是深圳大学建规学院创新短课首次在蕾奥规划举办,同学们积极互动,氛围轻松愉快。蕾奥规划是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校外实习基地,同时也是重要的校企合作伙伴。通过这次特色“第二课堂”,为深入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共同奠定良好基础。

  • 蕾奥动态 | 蕾奥规划副总规划师刘泉受邀在广州 “未来城市发展趋势与畅想”学术讲座作主题演讲

    5月19日,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与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以及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举办“未来城市发展趋势与畅想”学术讲座,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热议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其中,蕾奥副总规划师刘泉受邀以“面向未来的智慧TOD模式发展趋势认识”为题,分享蕾奥在智慧城市规划研究探索中的经验。

    讲座参会嘉宾留影

    本次讲座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体规划处二级调研员黄鼎曦主持,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规所所长助理吕岩以及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刘泉作主题演讲。

    副总规划师刘泉分享现场

    蕾奥作为广东省未来城市发展促进会首批会员单位,一直以来都高度关注未来城市的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城市建设等领域,为推动未来城市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讲座上,副总规划师刘泉认为,技术发展为城市带来更加难以全面认知的发展方向,但不同视角下的城市空间模式的创新探索正在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认识和演变趋势。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轨道交通TOD地区依然是城市空间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面向未来的智慧TOD模式可以被总结为智慧化、创新化与人性化发展总体方向下的尺度扩大、功能混合、线上线下场景融合创新等新模式。智慧TOD模式的发展对轨道建设、城市更新乃至城市整体结构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互动沙龙

    此外,互动沙龙环节,还邀请了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原二级巡视员李永洁、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原主任吕传廷、广东未来城市产业发展中心院长江浩以及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李鹏四位嘉宾与主持人进一步探讨未来城市、健康城市和城市病等话题,并与演讲嘉宾和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