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蕾奥动态 | 观澜文化小镇总设计师主题论坛顺利召开
昨天下午
观澜文化小镇总设计师主题论坛·第一期
“文化传承,古村复兴”
顺利落下帷幕啦
各路行业大咖汇聚论坛
共话古村复兴与发展
为小镇建设出谋划策
1月14日下午,由龙华区观澜文化小镇建设管理中心主办、深圳市蕾奥规划作为总设计师团队承办的观澜文化小镇总设计师主题论坛第一期“文化传承,古村复兴”在区委大楼举行。现场大咖云集,干货满满。
活动邀请了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昌龙、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孙九霞、深圳市古村之友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促进中心理事长汤敏、深圳华侨城文创投资有限公司甘坑客家小镇副总经理郭镪、北京艺美盛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海青、凤凰卫视总编辑申晓力等行业相关的专业嘉宾进行了主题演讲和论坛议题研讨。蕾奥规划总规划师牛慧恩作为主持人,全程参与活动并与各位嘉宾共同进行研讨交流。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孟宪潞出席了主题论坛活动。
孟宪潞致辞
论坛首先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孟宪潞致辞。孟宪潞表示,观澜文化小镇作为龙华区六大重点片区中唯一一个以“文化”命名的片区,历史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借此活动机会,希望专家学者畅所欲言,探讨如何活化历史文化资源,打造观澜文化小镇IP,为小镇文化传承、古村复兴开拓思路,建言献策。随后,蕾奥总设计师团队向到场的专家、来宾介绍了观澜文化小镇历史文化现状,让大家对观澜文化小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活动现场,嘉宾们结合观澜文化小镇历史资源、文化资源等情况,从自身经验出发,讨论了文化小镇、历史村落与建筑建设运营等方面的实践案例,以及历史建筑、村落等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商业运营路径。
主题演讲
尹昌龙:做好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尹昌龙以“做好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为主题,分析了观澜当前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建议从观澜古意延续、碉楼IP重构、古墟价值活化、田园牧歌营造、未来产业集聚、数字艺术培育等多方面打造属于观澜自身的文化品牌;
孙九霞:特色小镇的文旅融合之道孙九霞带来了“特色小镇的文旅融合之道”主题演讲,例举了国内特色小镇多种发展模式,剖析了特色小镇与文化旅游的内在关联,以学术研究为小镇发展提供专业的理论支撑;
汤敏:文化复兴的源动力汤敏以“文化复兴的源动力”为主题,通过介绍文脉传承、家风家训、民俗文化等内涵的实际运用案例,提供文化发展的另一种思路;
郭镪:传承客家文化三修复-转型打造深圳文化新名片郭镪以“传承客家文化三修复-转型打造深圳文化新名片”为主题,结合甘坑文化小镇的发展运营模式,为我们带来了古村活化的具体路径与策略,小凉帽的IP成功打造引人深思;
谢海青:古村复兴-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谢海青则从漫生活的诗意视角以及文创园的氛围营造等方面,发表关于“古村复兴-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的主题演讲,表达对于观澜文化小镇商业价值提升的看法与建议。
主题论坛
在主题论坛中,嘉宾就 “对观澜文化小镇的印象与期待”“文化小镇发展成功的关键要素与实例借鉴”“如何实现小镇传统风貌与现代风貌并存融合” 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同时,现场观众也高度参与研讨,行业工作者以及新闻媒体人员等结合切身经验与面临困惑,与嘉宾深入交流、共同探讨,现场氛围积极活跃。
考虑到公众同样是古村复兴之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故本次活动同步开通线上网络直播,直播观看人数最高时接近2000人,通过网络直播让更多公众参与观澜文化小镇的保护与发展中,实现线上线下“零”距离的实时互动。
本次论坛的圆满结束不是终点,是小镇古村复兴的又一个新起点。论坛通过交流平台的搭建实现了多方对话,为观澜文化小镇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新的思考;观澜文化小镇建设管理中心与深圳市蕾奥规划总设计师规划服务团队也将在今后继续相互配合。从融合文化资源、打造特色IP、提升小镇品质的角度出发,高质量推进观澜文化小镇的文化建设工作,助力龙华打造文化强区。
-
蕾奥动态 | 《龙华区梅观创新产业走廊福城观澜产业地块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规划》通过法定图则委员会审批
近日,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法定图则委员会2020年第27次会议在市土地房产交易大厦902 会议室召开,由蕾奥规划龙华事业部编制的《龙华区梅观创新产业走廊福城观澜产业地块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规划》获得审批通过。
项目位于福城、观澜街道,位于梅观高速及龙华大道和观光路交汇处。地处梅观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地带,位于18个市级重点片区之一——”九龙山智能科技城”范围内,是推动九龙山智能科技城发展的重要引擎项目。项目于2020年8月纳入《深圳市2020年度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计划》,整备范围约67.7公顷。
项目贯彻“政府主导实施、利益统筹为主、国有企业运营、股份公司参与”的工作思路,采用“大兵团”作战模式,全区抽调优秀干部进驻现场指挥部办公,现场指挥部由分管区领导担任总指挥长,坚持目标导向,集中攻坚克难。通过建立高位统筹的组织架构、健全高效的联动工作机制,推进本项目土地整备工作顺利开展。本次土地整备贯彻民生优先的宗旨,综合考虑项目范围内未完善征(转)地补偿手续用地和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合法用地,通过规划、土地、资金、产权等统筹手段,完成整备范围内土地确权,一揽子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政府、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及相关权益人多方共赢,提升社区经济的实力,促进社区转型发展。
通过本次土地整备,预计释放集中成片产业用地24公顷,加快构建“一圈一区三廊”区域发展格局,全面推进龙华北部数字经济圈的整体建设,为龙华区全球招商引资的优质企业落地提供优质空间保障。同时,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落实,用于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职业学校、高中和文体设施用地;完善片区主次干道路网系统,完善片区住房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片区将以数字经济为导向,建成集人工智能产业、智慧居住社区、优质配套服务为一体的数字经济产业新城。
在本项目审批过程中也存在政策机制方面的争议与探讨,值得我们学习反思。按照土地整备利益统筹相关政策规定,本次区政府申报审批的土地整备规划只能对留用土地及其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调整,其余政府收储用地还需另行启动图则局部调整确定。对于大面积的土地整备项目规划,必然使得同个完整片区,两个主体编制,两次上会表决,存在局部审批权限与规划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片区整体发展目标难以实现,规划审批难以衔接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积累经验,跟踪相关政策的编制实施,寻求机制创新,保障大片区规划的整体目标顺利实现。
感谢市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龙华区政府、区城市更新局和土地整备局、市规自局龙华管理局、福城和观澜街道办等部门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
-
蕾奥动态 | 《宝安区新安街道雪花啤酒片区城市更新单元规划》顺利通过审批
由蕾奥规划龙华事业部编制的《宝安区新安街道雪花啤酒片区城市更新单元规划》通过建环委审查。
雪花啤酒片区城市更新单元是深圳市2019年招商引资大会重大招商项目——华润雪花总部基地的空间载体。华润雪花啤酒是中国最大的啤酒企业,拟将总部由北京牵址深圳,建设上市公司总部、雪花啤酒总部、喜力与雪花在中国的共同运营中心等。
项目位于宝安区新安街道深圳国家高新区尖岗山片区,处于重要的城市发展轴留仙大道与创业二路的交汇节点,紧邻轨道5号线兴东站,是宝安中心区东北部的门户区域。
该更新单元范围19.7公顷,现状为建设于1997年的雪花啤酒厂(原金威啤酒二厂)。因建设时间较早,生产工艺较为落后,土地利用效率较低。故项目于2019年8月列入《2019年深圳市宝安区城市更新单元第五批计划》,通过整体拆除重建,打造活力迸发的创研新高地、永不落幕的啤酒嘉年华——雪花·汇创智城。园区将注入总部功能,升级精酿工厂,成为集产业研发、啤酒酿造、工业生产、生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形成尖岗山战略新兴产业核心引擎、深圳智能科技应用创新平台、湾区国际人文交流活力社区。
项目总规划容积约94.7万平方米,容积率6.6,包括约34.6万平方米研发用房、31万平方米厂房、20万平方米宿舍、4.8万平方米配套商业以及2.7万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土地移交率30%,移交政府用地重点完善片区路网系统,开放新圳河滨水空间,并移交政府研发用地引入总部企业。
雪花啤酒片区现状航拍
规划用地图
在城市设计方面,项目提出了三大设计亮点:
①产业创城——集聚创新要素,塑造创业城轴北门户形象重点沿留仙大道布局雪花总部、研发、精酿工厂;沿创业二路布局研发功能,注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智能终端等创新研发功能。通过设置片区制高点的总部大楼以及形成整体、有序、富有科技感的产业界面,塑造宝安中心区东北部门户形象。
②文脉趣城——凸显啤酒文化,塑造特色文创体验目的地项目充分体现了对工业遗产的尊重,对啤酒生产工艺中最有代表的发酵罐进行了保留并结合场地景观进行活化利用。同时,通过精酿工厂延续了啤酒生产功能,并结合雪花总部设置啤酒广场、啤酒小镇、啤酒博物馆和工厂参观区、啤酒花园等,通过对物质文化和与非物质文化双传承,成为“深圳国际啤酒节”等全城事件发生地,重现老深圳人喝“金威”,看足球的狂欢记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啤酒文化体验目的地。
③立体连城——开放互通街区,打造连山串水的活力通廊项目处于新圳河绿廊及尖岗山公园等大型公共空间联系的节点区域,通过项目中部设置约5公顷的活力立体开放街区,打造地上、地下、地面互联互通的复合慢行体系,缝合周边山水资源、轨道交通等要素,并围绕啤酒文化、科技、艺术主题进行景观设计,打造面向青年创新人才的活力空间。
总平面图
鸟瞰图
节点效果图
感谢宝安区政府和宝安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等相关部门对项目的大力支持;感谢KSP尤根·恩格尔建筑师事务所、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倾力合作。
-
蕾奥动态 | 蕾奥应邀开讲贵阳市城市更新工作专场培训会
近日,贵阳市城市更新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了贵阳市城市更新工作专场培训会。蕾奥总经理朱旭辉、更新总监赵明利、规划四部经理刘琛应邀参加。
贵阳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更新工作的开展。本次培训会由市城市更新改造办公室副主任陆勇主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规划院相关领导班子以及市城投集团、市投控集团、市城发集团分管负责人、各区(市、县、开发区)棚改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处室负责人出席。
在本次会议上,更新总监赵明利介绍了深圳市城市更新发展历程,以及其机制体系、法规政策与技术标准体系、具体项目操作流程、专项规划成果编制等内容,并强调“政策与流程的完善”是保障更新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朱旭辉总经理在总结中提出贵阳市更新工作开展不仅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更要吸取其教训,并进一步强调了适应贵阳当地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顶层制度设计的重要性。
本次培训会得到了主办方高度评价。会后互相交流环节参会人员积极互动,并表示收获颇丰,为贵阳市更新工作开展打开了新的思路。
-
蕾奥动态 | 土地统筹开发研究中心技术交流会顺利举行
近日,蕾奥土地统筹开发研究中心技术交流会顺利举行。本次交流会的议题为《深圳市拆迁安置政策回顾与探索》,旨在回顾深圳市拆迁安置历史政策,判断未来拆迁政策发展趋势与方向。
技术交流会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由邓皓光讲述拆迁补偿安置政策的历史变化过程。从1991年《深圳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出台,1994年深圳市修订的《深圳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2001年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直至2004年深圳市再次修订《深圳经济特区房屋拆迁管理办法》,深圳市有关房屋拆迁的政策在十多年间进行了多次编制和修订,但拆迁安置均以房屋产权置换为主,未涉及安置用地的问题。2006年,深圳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开始收紧以产权调换方式进行补偿安置的范围,拆迁安置政策开始出现明显变化。今年7月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征求意见稿)》更是创设性的提出了“个别征收+行政诉讼”的处置方案。在达到95%签约比例后,市区政府可以依法对未签约部分房屋实施个别征收,为解决“钉子户”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交流还就罗湖木头龙、福田香蜜二村、南华村等棚改和更新项目进行了对比介绍。
交流会后半部分以互动提问的方式继续进行。李柳君指出目前“拆迁难”是制约二次开发项目推进的重大障碍。其它与会人员针对“个别征收+行政诉讼”实现条件、如何充分利用政策法规推进项目、深圳拆迁政策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本次交流会系统分析了深圳市拆迁政策的历史变化,为对土地统筹开发研究中心在土地整备、城市更新等方面开展更专业、更全面的服务提供了良好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
蕾奥动态 | 蕾奥与中电建华东勘测设计院(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2月14日上午,蕾奥规划和中电建华东勘测设计院(深圳)在蕾奥深圳总部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蕾奥总经理朱旭辉、华东勘测设计院(深圳)董事长邹金杰分别代表双方进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蕾奥董事长王富海、副总规划师陶涛、市场部经理张源、策划中心副经理潘仪,华东勘测设计院(深圳)副总经理余浩、数字中心主任俞焰、规划中心主任张莹莹、生态环境所副主任王旭航共同参加了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上王富海董事长表示,蕾奥规划所秉持的“行动规划”方向与华东勘测设计院的业务领域有良好的契合度,后续可通过整合双方资源推动更多项目的拓展及落地,提升双方在各自主专业领域平台的影响力。华东勘测设计院(深圳)董事长邹金杰对此观点表示认同与支持,并表示双方将以本次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为起点,发挥双方的平台和资源优势,为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更综合、更有价值的专业咨询服务。
-
蕾奥动态 | 《深汕特别合作区市政场站设施选址研究》顺利通过国土专题会审议
2020年11月19日上午,在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会议室,吴曲波副书记听取了蕾奥交通市政院《深汕特别合作区市政场站设施选址研究》终期成果汇报,参会单位有区发改财政局、区科创经济服务局、区住建水务局、区城管综合执法局、深汕消防救援大队、深汕分安局、区土地整备局等。会中,区领导表示该项目研究思路清晰、内容完整,深度达到了最终成果的要求,顺利通过审议。
一、项目背景
本项目是面向实施层面的市政场站设施选址研究项目,依据《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2017-2035年)》纲要及其他已编制完成的相关规划,以市政大系统为基础,重点解决深汕特别合作区控规未全覆盖、未批、同时合作区市政基础设施又需要大面积开工建设的情况下,项目如何为场站施工建设提供关键技术咨询等难题。二、项目特色
1、确保各类市政设施顺利落地
分别从生态红线、水系蓝线、用地权属、防护间距、地质因素、高程坡度分析、风向分析、洪水及内涝风险评估、市政专业需求、实施层面、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综合研究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电力、通信、燃气、环卫、消防等市政设施选址,确保市政设施落地的可行性。2、保证规划权威性、加强各类市政设施规划管控
编制市政设施近期建设计划,确保能够满足近远期市政需求并衔接远期规划。市政场站近期建设计划细化为建设时序、分期开发规模等层面,实现规划对场站用地性质、用地红线的刚性管控;同时提出市政场站开口、管线接口等软性指引。
3、构建集约节约、绿色、协调市政基础设施
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高端定位及发展目标需要创新、绿色、协调、共享、安全、高效、永续的市政基础设施来支撑,打造与合作区定位一致、有序发展的百年市政系统。通过市政场站建设型式研究、全面统筹,实现市政设施用地节约化、集约化,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对周边的影响。 -
蕾奥动态 | 《襄阳市连山湖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项目》通过规委会审议
由蕾奥规划一部和襄阳市城市规划研究院共同承担的《襄阳市连山湖区域(XZ0202)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项目》顺利通过襄阳市规划会2020年第七次会议审议。
项目位于襄阳市高新区科技商务区南端,规划范围4.7平方公里,距襄阳机场仅15分钟车程,与襄阳中心城区、东津新城联系紧密。规划以原有的连山湖水库为依托,建设成为襄阳市近中心城最大的城市公园。项目将连山湖片区作为连接高新区和市中心的核心节点,将建设成为襄阳最具吸引力的城市活力中心和创智服务中心。打造生态乐活之园、互动活力之城、智慧交流之都,未来将建设成集“产、城、娱、居、游”融合的完整主题活力生态圈,极大改善片区人居生态环境,助力区域价值提升。
-
蕾奥动态 | 建设深圳东部产业高地!清水河重点片区引入总设计师团队
11月26日下午三点,在罗湖区委11楼会议室召开了《清水河重点片区总设计师聘任仪式》,罗湖区常务副区长、清水河重点片区开发建设现场指挥部指挥长范德繁为清水河重点片区领衔总设计师朱旭辉先生颁发了总设计师聘书。罗湖区委、清水河重点片区开发建设现场指挥部相关领导及蕾奥规划四部经理刘琛,设计师朱梦涵等总设计师团队共同参与了此次会议。
本次总设计师聘任仪式,首先由清水河重点片区总设计师,蕾奥规划总经理朱旭辉先生从规划角度对总设计师工作进行发言,他理解清水河总师职责并非传统的规划编制或者是规划的咨询,而更应该是一种主动式的、过程式的、陪伴式的全流程服务过程。重点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搭建一张蓝图,对片区内各类规划和建设工程进行整体协调和统筹;二是制定工作机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引导构建一套为清水河量身打造的定制化的服务;三是协同落实一群产业,重点是针对片区内目标导入的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从增强产业的吸引力和粘合力的角度,加速生产空间和辅助空间的有机的组合和落位。
接着区常委范德繁对总设计师团队和各位专家前来参加本次活动、助力清水河片区规划建设表示感谢。他表示,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双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之年。站在2020年的新起点上,罗湖区将以先行者的魄力和破冰者的勇气,以清水河重点片区为核心抓手,通过引入总设计师制度,优化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保障片区高质量发展。以清水河为新起点,打造深圳东部产业高地,开启罗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同时也对总设计师工作提出了四点期望和要求:一是搭建工作平台,充分发挥总师智囊作用。二是做强前端区域谋划,洞察形势争取发展资源。三是做优终端技术服务,保障片区规划高质量落地。四是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助推总师机制有序运作。
推行重点片区总设计师制是市、区的重要工作部署,也是促进重点片区建设品质提升的重要举措。通过本次活动,开启了清水河重点片区总设计师团队工作的序幕,为后续加强片区统筹规划、设计建设和实施管理水平,高效指引片区有序改造打下良好基础。
-
蕾奥动态 | 蕾奥与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签署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协议并举行签约挂牌仪式
12月8日下午,蕾奥和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举行“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签约及授牌仪式,苏州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张承祖、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敏、导师代表洪亘伟、学工办主任滕飞、毕业班辅导员李思远与蕾奥副总经理、总规划师张震宇,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景鹏及行政张天惠分别出席了此次会议。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敏以宣传片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发展历程、办学理念、各学科发展情况;蕾奥规划副总经理、总规划师张震宇介绍了蕾奥的发展历程、业务类型、组织架构、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方向,并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老师们就学生培养方向、培养模式、培养重点等进行了交流和探讨。随后,双方签订了《就业创业基地合作协议书》,并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敏向蕾奥颁发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牌匾。
之后,苏州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张承祖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各专业的建设情况以及学生毕业就业的去向和发展情况,同时鼓励学生到蕾奥实习实践的思路和构想。通过此次会议,双方就促进人才培养就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互动、强化校企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等方面达成了多项共识,并就学术交流模式、实践项目互动形式、人才培养和交流措施等形成了明确的框架和计划。